第四节 行政领导的方式、类型和内容 一、行政领导方式 1、首长制和合议制。以行政领导的主体为轴心进行划分,行政领导的方式可以分为首长负责制和合议制。现代行政领导是一种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活动,因此,行政部门一般采取首长负责制的领导方式。它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规定:第一,行政首长对于本单位、本部门乃至本层级的领导和决策具有最高的领导权和最终的决策权,负有主要的或全部的行政责任;第二,个人负责制建立在一定的民主讨论基础之上,它要受制于各种民主化原则,这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成员之积极性的有效保障;第三,首长负责制的运作是以分工负责制的方式展开的。这种分工包括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两个方面。 首长是行政领导活动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行政首长具有以下特点:全局性,即具有提出战略思想的能力;超前性,即具有能够预测本系统所潜伏的危机、面临的挑战以及确立未来发展优势的能力;超脱性,即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行政领导活动过程的能力。 现代行政领导活动并不是仅仅依赖于行政首长而展开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行政领导活动顺利展开的制度化保障。一般地说,领导集体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成为资源组合得当的素质结构:(1)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2)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结构;(3)领导集体的全面能力结构;(4)协调互助的性格气质结构。 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的关系是:(1)集体领导不能代替首长负责制。领导集体不能借口集体领而剥夺行政首长的决策权;行政首长也不能借口集体领导而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2)首长负责制是一种组织领导制度,而领导集体的分工负责是一种运用方式。从严格意义上说,在实行首长负责制的行政系统中,对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结果承担最终责任的只能是行政首长。领导集体内的个人负责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工领域的工作负责,这一责任通常来自行政科长的授权,这是工作层面的负责。二是对行政首长负责,这是终极意义上的负责。 2、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这是以行政领导的取向为轴心所进行的划分。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主要关心组织效率,重视组织设计,明确职责关系,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它注重任务的完成,而不注重人的因素,忽视人的情绪和需要,使人员变成机器。 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表现为尊重下属意见,重视下属的感情和需要,强调相互信任的气氛。 在现实的行政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只有将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实现有机的结合,才能保证领导目标的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