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考题: 7、试论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集体领导的关系。 现代行政领导是一种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活动,因此,行政部门一般采取首长负责制的领导方式。它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规定:第一,行政首长对于本单位、本部门乃至本层级的领导和决策具有最高的领导权和最终的决策权,负有主要的或全部的行政责任;第二,个人负责制建立在一定的民主讨论基础之上,它要受制于各种民主化原则,这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成员之积极性的有效保障;第三,首长负责制的运作是以分工负责制的方式展开的。这种分工包括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两个方面。 首长是行政领导活动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所在。行政首长具有以下特点:全局性,即具有提出战略思想的能力;超前性,即具有能够预测本系统所潜伏的危机、面临的挑战以及确立未来发展优势的能力;超脱性,即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行政领导活动过程的能力。 现代行政领导活动并不是仅仅依赖于行政首长而展开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行政领导活动顺利展开的制度化保障。一般地说,领导集体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成为资源组合得当的素质结构:(1)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2)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结构;(3)领导集体的全面能力结构;(4)协调互助的性格气质结构。 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的关系是:(1)集体领导不能代替首长负责制。领导集体不能借口集体领而剥夺行政首长的决策权;行政首长也不能借口集体领导而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2)首长负责制是一种组织领导制度,而领导集体的分工负责是一种运用方式。从严格意义上说,在实行首长负责制的行政系统中,对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结果承担最终责任的只能是行政首长。领导集体内的个人负责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分工领域的工作负责,这一责任通常来自行政科长的授权,这是工作层面的负责。二是对行政首长负责,这是终极意义上的负责。 8、试分析行政领导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般地说,行政首长的领导类型包括以下三种。 独断型的领导行为模式。采用这一领导方式的领导者注重正式组织的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内正式的沟通渠道。他以大权独揽的方式对下级进行领导,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下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此外,他还注意避免同下级发生形成比较亲密的个人关系,下级通常对他敬而远之。这一领导行为模式的优点在于领导者行事效率较高,其缺点是由于上下级之间的情感交流,下级的满意程度较低,下级通常是被动地服从命令的指挥,主要性和积极性不易发挥。 放任型领导行为模式。采用这一领导方式的领导者通常不把持决策权,对下属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这是一咱弹性或自由度较大的方式。这一类型的领导者重感情交往,关心下级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某些要求,同下级维持着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这一模式不强调领导者自身权力的运用,因而往往导致实际上无人领导和无人负责,经常处于混乱和无秩序状态。工作效率低并员工满意度高。 民主型(参与型)领导行为模式。采用这一领导行为模式的领导者既注重正式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又不完全大权独揽,在某种程序上设法使下属参与一些决策,善于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下属的作用。对决策的执行采取分要的方式进行,对下属工作的检查监督平方根依靠有一定自主权的部门来进行。 还可以根据其它标准进行划分,如从领导者的指挥方式着眼,可分为命令式、说服式、激励式、模范带头式四种领导行为模式。 上述几几种类型的划分是在抽象领域进行的,至于一个领导者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何种领导行为模式,可能受制于多种因素。任何一种领导行为模式一旦被采用,就成为塑造组织内特定气氛的主导力量,因此,领导行为模式的选择决定着一个组织内部的精神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