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考题:
9、试论行政领导活动的内容。
  行政领导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计划活动。计划是整个组织活动过程的起点和归宿。计划活动包括决定目标及先后顺序、预测未来、确立行动方案和组织落实、评价和修正计划。计划活动在行政领导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它能集中组织内所有成员和次级组织对组织目标的注意,并将他们的活动与这一目标协调起来。其次,计划可以减少未来不确定因素对组织活动的干扰。再次,计划提供了对实际工作成果进行衡量的标准,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依据,为展开组织的监督活动提供了基础。
  组织活动。组织活动在于保持完成计划所必需的活动的连贯性和步调一致,保证执行系统内部过程发展的平衡并在必要时加以调整。它包括人员的组织、财力和物力的组织、时间的组织以及信息的组织。
  指挥活动。指挥活动是领导者通过与行政组织层级相一致的权力线或指挥链实施上级对下级组织和个人的领导。通常具有两种形式:一是行政命令,它以强制力为后盾,要求下级部门或下属按程序完成其应该完成的任务,它体现的是一种命令和服从的关系。二是控制与监督活动。行政控制与波及到两大类:系统和人。因此,行政控制和监督按照行政法规和规章所进行的规范控制,对组织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加以的组织行为控制,以定期考核和奖惩作为表现形式的个人行为控制,以及通过感情沟通所进行的非正式组织控制。
  协调活动。领导者的协调与调整活动是由行政工作的专门化所决定的,随着分工的发展,协调活动也就越来越多。领导者的协调职能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方面的协调,主要为事权协调,二是人员协调,确保权责统一,职责分明。行政领导的协调活动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得以完成。一是通过政策与目标获得组织活动的协调。旨在使整个组织的成员都了解组织的目标,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和指南,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二是通过行政组织的层级制结构获得协调,旨在消除领导成员和监督人员之间的冲突与摩擦,保证整个组织的领导体系顺利运转。三是通过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获得协调。旨在使组织上下团结一致,共同行动,消除组织内部可能存在的猜疑、矛盾、流言或内耗等有碍组织正常运转的消极因素
10、作为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如何体现的?
  作为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三组关系上:
  (1)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各级人大都由选民和各级选举单位民主选举产生,其他国家机关都由本级人大代表人民的意志选举或表决产生。所有机关都必须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才能保证国家机关具有坚实的民主基础。
  (2)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集中代表人民的意志,统一掌握人事部国家权力。全国人大不是单纯的立法机关,而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不仅有权立法,还有权讨论、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有权产生中央一级国家行政、审判、检察和军事领导等机关,并分别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和军事领导权等委托给这些机关,有权监督这些国家机关的工作。地方各级人大,均是相应一级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有权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有权产生本级的一府两院,并分别委以相应的职权。各级人大和同级的其它国家机关之间不是相互制衡的关系,而是后者受前者的监督;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而后者从属于前者。同时,它们之间又有必要的分工与合作,以便充分发挥各个国家机关的效能。 
  (3)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我国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中央制定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决议、决定等,地方必须执行,从中央国家机关有权领导(或指导)地方国家机关的工作,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性;另一方面,省级和部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各级人大有权讨论并决定本辖区内的重大事项,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因地制宜地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这些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