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四、行政决策的类型 由于行政现象复杂多变,决策过程受目标及环境发展变化的制约,使行政决策具有多种类型。 (一)根据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不同,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由决策者根据个人或集团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生活 多个人素质,当机立断进行决策。这种决策没有科学预测分析,没有评价论证,没有选择余地。在特定环境或时间紧迫情况下,经验决策是可以采用的,不能完全否定其作用,在行政决策领域,人类有史以来基本上都是运用经验进行决策的。但是,现代社会政府职能的扩张,政府对于经济、高科技等专业领域的介入以及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经验只是对过去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不宜套用于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经验的主观色彩太浓,对需要进行精确、周密计算的问题又无能为力。经验的这种局限性。使它在现代社会的许多领域,如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军事 等方面已像渐为科学决策所代替。科学决策则无论对决策对象的特点、规律的研究。对决策对象与外界的联系及趋势的分析,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前拟定、评估、抉择、检验和完善等全过程,都以科学思考,都以科学预测、科学计算为依据,采取各种科学的方法与技术进行决策。 (二)根据决策目标涉及规模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涉及全国长远性问题或影响全局性问题的决策。战略决策一般指国家级决策,其特点是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和原则性,因此。它关系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这种战略决策只能由高层作出。战术决策,指确保实现战略决策的带局部性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决策。也称具体决策或辅助性决策。一般由基层作出。在决策总量中,这类决策最多。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划分是同管理层次相联系的,有其共同点:既有一定相对性,又有统属性。所谓相对性,是指地方、部门的决策对国家级决策来说是战术决策,但是,对于基层来说是战略决策。所谓统属性,是指战略决策对战术决策具有指导性,战术决策对战略决策具有依附性。 (三)根据决策问题出现的情况不同,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是指经常要解决的重复出现的一般决策。在这一类决策中,问题的产生背景、特点和内外关系已经掌握、内容较确定,决策过程的步骤已有一定常规可循。非程序性决策是指新出现的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缺乏可靠的数据、资料,没有常规可循,必须专门考虑研究的决策。一般说来下层行政人员主要是例行公事,因此以程序性决策较多;上层领导者主要从事于非程度性决策制定,中层管理者则两种决策都要运用。这个分类思想是西蒙提出的。在他看来,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是决策的两种极端情况,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大量的灰色区域。 (四)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及可靠程度不同,今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和风险决策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指信息完备,只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面对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各个不同行动方案的结果均可计算确定,按照要求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就可获得确切无误的决策结果。风险型决策是一个确定的目标,面对两种以上环境和条件,不同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结果可计算,虽不能完全断定未来出现的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可以预测出现的概率,有一定把握,也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这里说的冒风险不是盲目猜想"押宝",而是经过慎重计算权衡所付代价和所得收益的行为。不确定型决策大致与风险型决策相似,不同的是不能预测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因而结果不确定,决策没把握,一般透过多种分析比较,或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才可作出决策。 (五)根据决策实现目标多寡不同、分为多目标决策和单目标决策 一般说来对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多目标决策。行政现象很复杂,特别是复习已令部是社会主义中国处理国家公共事务必须考虑社会效果与长远利益等等。行政决策大多是多目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