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审计管理
一、审计管理的含义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有效益的行为。
  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各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审计作不同的分类。以审计主体的性质为标准,分为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指作为国家机构的审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从事审计工作;社会审计指作为中介组织的审计师事务所在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下,依法履行职责,开展审计活动。以审计主体的从属关系为标准,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指审计机关、审计师事务所对机关、团体或单位的审计;内部审计指机关、团体和单位内设置的专职部门的审计。以审计对象为标准,分为对国家机构的审计、对政党社团的审计、对事业单位的审计和对企业单位的审计等。以审计的内容为标准,分为对财税部门执行预算的审计、对银行经营国有资金的审计、对国家机构使用行政经费的审计、对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拨款的审计、对企业经营国有资产和资金的审计、对使用国有资金进行基本建设的审计、对使用国有资金开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审计等。以审计的范围为标准,分为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以审计的时间为标准,分为事先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二、审计管理的作用
  审计管理在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审计为宏观调控服务。审计管理是保证宏观调控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监测和预警作用;它还可以通过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反馈和评估.不断提高政策的科学性、指导性,从而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服务。其次,审计维护经济秩序。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审计管理,维护经济秩序,应着重从监督政府权力和规范企业行为两方面人手。再次,审计促进廉政建设。审计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起着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及时发现问题;二是积极参与和配合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办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