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考题: 5、试述行政机关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行政机关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现代化、对人的管理现代化和办公手段现代化。具体地说,它涉及以下各方面内容。 (一)完善机构设置 管理体制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功能所决定的。机构设置是管理体制在组织形式上的体现。现代机关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是一个有具体目标和任务的组织单位。机关管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确立合理的结构,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这个机构必须是一个能包容人、财、物等各项因素的合理、科学的机构。 现代行政机关组织机构的设置是随着办公厅(室)工作任务的变化、职能的转变、办公手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的。办公厅(室)的工作要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机构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5条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从物质上、信息上保证机关职能活动正常高效地进行,这是机构设置的总目标。任务目标的明确性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紧密相联的。一个单位或部门在管理活动中首先必须明确任务目标,才能根据任务目标来确定机构、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配备。管理发展的趋势是结构的金字塔型逐渐向纵短、横宽型方向发展。要严格按照编制的规范要求设置职位、配备人员。 2、效率、竞争原则。优化机关的机构设置,是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使机关管理高效运转,根本办法就是运用竞争的机制,强化决策咨询,调节监督部门,调整健全信息渠道,裁减并妥善安排人浮于事的部门人员,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高效有力的作用。 3、职、责、权一致的原则。在任何管理系统中,都应该坚持职、权、责一致的原则。在单位、部门目标确定之后,就要根据任务、目标来确定职位,规范工作责任,真正建立和完善职、权、责一致的体系。要清除有责无权或有权不尽责的现象。要明确规定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划分,尽量减少职权交叉。同时,职、责、权一致更要落实到办公室每一个成员。要加强考核和监督,根据考核的政绩,有功者奖,有过者罚。 4、管理统一原则。一个机关的各层次及各部门的组织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运作中,各个管理层应当实行逐级指挥,逐级负责。上级不能干涉基层的指挥,也不能直接决定和解决基层中的日常管理问题。 (二)提高人员的办事能力 办公室的工作效果是与工作人员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办公厅(室)的工作性质、任务要求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参谋能力。参谋能力是指工作人员为领导者出谋献策,进行智力辅助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工作人员的高层次要求。办公室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参谋意识和参谋能力。参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领导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二是围绕中心工作组织调查研究;三是依据领导意图做好文书工作;四是对突发性、偶然性、重大事件作出建设性的对策。 办事能力。办事能力是指及时、准确、优质、高效地完成领导者交办事项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晓办事渠道,能独立完成领导交办的事项;二是要善于区别事情的轻重缓急,主次分明;三是灵活的变通能力,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四是随机应变能力,主要指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指在领导的意图下,积极主动沟通信息,调节关系,商讨事项,协同步调的能力。协调综合工作是贯穿于办公厅(室)工作的各个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政策、制度、规范等来协调;二是运用沟通信息的手段来协调;三是善于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语言文字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 管理总是同规章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行政机关管理要把制度管理作为其重要的内容和手段。第一,加强是工作制度建设,保证日常工作按章顺利进行。第二加强岗位责任制度建设,保证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第三类是自身建设制度,其中包括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四)运用现代技术方法 行政机关管理科学化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电子政务和网络办公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