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
三、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当代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既有行政改革的一般必然性要求,又有当代社会的特殊必然性要求。
  (一)行政改革的一般必然性
  1、调整社会矛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上层建筑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基础的变化,就必须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主动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情况,充分发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并使行政管理自身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行政改革也就是在生产力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主动改革和完善自身并不断地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
  2、适应环境变迁的需要。行政生态理论和行政系统理论都认为,行政主体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真空之中,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受到环境制约的。因此,环境的变迁必然引起行政系统本身的变迁,任何一种行政组织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行政组织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内部环境的变迁,就必须通过周期性的行政改革来进行主动的自我调整,否则,将导致危机和不满。
  3、克服行政阻力的需要。行政改革往往并不是自然或偶然发生的,而是当行政系统本身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阻力之时,行政主体为寻求生存和发展而人为地有意识地导致行政现状改变的过程,行政改革也就是行政组织自身有计划地克服阻力以求生存的过程。
  (二)当代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1、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前提下,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世界各国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世界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竞争程度的加剧,一方面要求各国政府不断转换政府职能,加强经济科技的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职能及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又促使各国政府不断地引进新的行政技术和方法,改造行政流程,建立新的行政机制,从总体上减少成本,提高管理能力,以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
  在国内,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进一步提高,私营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上的革命也给政府造成更大的革新压力,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日益增长的公众监督意识又使政府的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了公众的审视和评判。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各国政府都无不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
  2、行政地位的凸显。相对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而言,直接面对大众的行政机关在现代社会中接纳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其作用和范围仍在扩大,内容和方式也更为复杂,行政手段和技术的发展使行政管理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程度也进一步加大。一国的行政能力对国家的竞争水平和国际影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稍有闪失即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如果不及时改革和提高一国的行政能力,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败下阵,并对本国人民的福利和安全造成重大损害。
  3、政府自身的困境。对政府要求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扩张,使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面临着政府规模扩张的趋势,政府规模的扩张不但使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大增,面临财政危机;同时还引出了管理中的失控和失调,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低下的效率又进一步使政府的形象受损,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进行行政改革,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将进一步恶化而进入不发展状态。
  4、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就需要重新划分行政职权,科学配置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行政体制,并不断改进行政手段和更新行政文化观念。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行政改革才能实现。不进行行政改革,旧的行政弊端就无法消除,新的行政体制也难以建立。因此,行政改革是促进和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