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
二、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
  西方各国政府面临的困境首先是职能扩张的结果,其改革的首要任务也就是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和优化,目前主要集中于缩小政府直接管理的范围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1、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非国有化即将公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或私有化。由于各国以前对国有企业的具体经营方式并不一样,有国有国营、国有独立经营、政府控股和公共公司等不同方式,非国有化也有拍卖:转让、股权分散、国有私营等,但非国有化本身是大势所趋。
  2、放松规制。具体包括放松对社会的规制、市场管理和保护产业的规制等等,重点是放松对市场的管制,基本措施是革除陈旧的规章。其具体形式有:对某一行业的全部规则统统取消,使其完全受自由市场和竞争法则的支配;对某一产业的特定部分放松规制,只管制某些环节;在有的领域则将规制的程度放松,使其更加富有弹性。
  3、压缩管理。其主要内容有:中止效率和效益不佳的社会项目,解散相应的机构,遣散人员;有选择地降低社会服务的总量,逐步实行公共服务使用付费制度;对公共项目进行排序,拨款时按主次区别对待。
  4、强化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各国政府在职能转变中都较为重视计划手段与经济、法律手段的运用,一方面通过指导性计划对国民经济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为企业组织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又通过预算、金融、物价等调控手段来对市场进行调控,以保证市场竞争的正常运行。由此,各国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也得到加强。
  (二)行政体制改革
  1、分权与权力下放。分权与权力下放既涉及中央与地方,又涉及中央政府部门内部的上下级关系。前者主要体现为放权给地方,扩大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美国自里根政府开始就致力于“还政于州”,克林顿政府也积极致力于将联邦政府的社会职能逐步转移给州和地方政府。希腊在1982年至1988年期间也以大规模转移中央政府职能,给省以更大的自主权为特征,其权力下放的重点是投资权,以加强地方政府在管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自主性。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分散主要是把部级单位的中下层组织转变为具有独立性质的单位,实行经理负责制,经理被赋予在机构、编制、人事和财务等方面的极大自主权。这一改革使上下级关系由隶属关系转变为合同关系,体现了决策和执行分离与分权制度化的趋势。
  2、机构的精减和内部关系的调整。各国都在重新进行职能调整的基础上对政府各个部门进行合并和精减。澳大利亚1987年将28个部精减为18个部。日本政府于1984年对《国家行政组织法》进行了修改,撤销了54个设在地方的中央分局,并对12个省厅的内部机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和合并。在精减和压缩政府机构的同时,不同部门的层级结构也趋于多样化,中间管理层次明显减少,幕僚机构的权力也受到限制。对非经常性问题的解决则多采用临时机构如特别委员会、项目小组等形式。
  3、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范围也极其广泛,主要包括:(1)削减人员,紧缩编制。(2)改革公务员的中立性和常任制。即通过加强对高级文官的政治控制,导致高级文官的政治化;通过合同制和独立核算中心,打破文官的终身任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和晋升等由原来的独立管理转为由政务官或行政部门控制;加强对公务员的人力资源开发,引进新的激励和考评机制等等。
  (三)行政运行机制的改革
  1、公共服务社会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是西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利用社会和市场机制来代替行政运行机制。其具体措施有:(1)政府合同出租。即把政府的.一些工作任务推向市场,私营企业竞争获胜者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前者完成任务并达到标准就领取由后者支付的报酬。(2)鼓励私人投资。即用说服、宣传等手段鼓励和吸引私人企业资本投入到原来政府包揽的事业中,以弥补政府财务和服务能力的不足。(3)公共服务社区化。即鼓励各社区建立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养老院、残疾人福利中心等公益事业,由政府提供帮助。
  2、引进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即在政府部门内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之间引进竞争机制,并给公民以自由选择的机会,以顾客主权的形式来给公共机构形成压力。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管理,借用市场检验的方法定期广泛征求公民对公共服务的意见。
  3、简化行政程序。西方各政府在简化程序和公开透明度上的做法主要有:(1)缩小审批事项的管理范围;(2)下放审批权限;(3)废除失效和过时的条例和规章;(4)合并重复的审批程序和审批制度;(5)简化申报程序和审批手续。
  4、引进新的方法和技术。即在管理方法和技术上及时引进新的方法,主要有:(1)破除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界限,及时通过各种办法吸引私营部门的管理人才到政府部门任职或兼职。同时,还大力引进私营企业的有效管理技术和方法,如绩效评估、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以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整体绩效。(2)完善信息系统。各国在改革中都及时在各部门建立多样化政策信息系统和政策方案分析选择系统,既节省了大量费用,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四)行政文化的更新
  1、观念更新:用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系统总结了行政文化观念更新的十条思路:从划桨到掌舵、从服务到授权、从垄断到竞争、从规章到使命、从投入到效果、从官僚到顾客、从浪费到收益、从治疗到预防、从集权到分权、从政府到市场。
  2、理论更新:公共选择理论和管理主义。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指导理论一般被概括成为自由至上和有限政府。而对实践影响最大的又是公共选择理论和管理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的特点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行政管理及政策制定和执行,其核心是对市场价值的重新发现和利用,主要观点是组织类型的理性选择、市场机制与个人选择、分权化、公共服务小规模化和放松管制等。管理主义同公共选择理论一样尊崇市场的作用,但其重点是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来对公共组织自身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