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
三、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行政改革涉及的范围广、力度大、方向基本一致
  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都卷入了行政改革的浪潮,各国都进入了一个行政改革的时代。在改革的过程中涉及内容也较为全面,从政府职能和运行的市场化到一批执行机构的自主化,从削减国家预算到变革文官制度,从结构调整到以顾客为取向等,从各个方向对传统的公共行政进行反思。这些改革大都体现了政府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张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体现了公共行政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方向调整。
  (二)坚持有计划的、渐进式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改革稳步发展
  各国在改革过程中都制定了改革计划,在改革的初期或改革过程中都制定了一个总体框架,并随着改革的推进而增加新的内容,对总框架进行微调。
  (三)坚持依法改革,建立健全成套的法律法规
  在改革中注重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法律规范。无论是进行行政改革,还是机构编制管理,都有法可依。
  (四)注重政府管理内涵的改革,强调服务观念,追求政府管理效益的提高
  尽管改革的形式大不相同,各国的行政改革都比较注重经济节约的效益原则,强调以较小的成本为公民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服务。
  (五)组建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
  大多数国家在行政改革中都组建了精干高效的工作班子。克林顿入主白宫不久,就于1993年3月成立了“政府运行评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200多名高级官员和资深专家组成,负责对联邦政府的行政运作及工作效率进行考察分析,做出评估,提出改革建议。“政府运行评议委员会”提出“重塑政府”的改革方案后,克林顿又通过总统令的方式要求各行政部门都成立一个由部长牵头组成的“重塑政府”小组,研究拟定本部门的具体改革方案,并在有关部门试点。
  英国政府的主要行政改革措施都是由内阁办公厅下属的“效率小组”、“下一步行动小组”和“公民宪章小组”来组织实施的。这几个机构各有25名工作人员,机构不大,但很精干,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都较高。这些小组直接对首相的顾问负责,有关报告可以直接呈送最高层,在推动英国的行政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政府的总务厅既是日本行政改革的规划、推进部门,又是对各省厅的行政改革进行综合协调的机构,具有统一推进、综合协调各省厅机构设置、人事管理和行政监察的职能。其下属的行政管理局具体主管行政改革和定员管理,并负责与各省厅官房的联系与协商。各省厅的官房又主管省厅内的综合协调、行政改革和定员管理。这样,从总务厅到各省厅官房,形成了具体推进、实施行政改革计划和统一管理机构编制的组织保证体系,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行政改革的顺利实施。
  同时,各国政府在行政改革过程中也普遍重视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注意倾听参谋咨询机构提出的改革建议和方案。这些机构有的隶属于行政首脑或行政部门,有的则是民间组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承担政府交给的咨询任务,为政府的行政改革出谋划策,对促进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注重国际接轨和相互借鉴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各国行政改革有相当一部分措施是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在行政规则、对贸易的管理等方面对国际惯例的接纳已成为各国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讯的高度发达也在一定程序上淡化了国内外的界限,政府官员能够随时了解其他国家行政改革的新动向,这就无疑为引进和借鉴他国经验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公众对他国的行政改革的努力也有相当的了解,不希望本国政府在改革浪潮中无动于衷。全球化不但形成了各国行政改革的内部动力,而且还产生了改革的外部压力。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效应使各国之间的相互借鉴成为必然。管理主义在各国的传播就是典型的相互借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