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西方学者是从哪几个角度理解公共行政管理的?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管理,西方学者 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考察的。
第一、从政府的组织结构考察。众所周知,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互相平衡,互相制约。这种政府构架为从政府的组织结构方面考察公共行政管理的涵义奠定了基础。由此,西方学者所说的政府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从广义上看,公共行政管理是政府组织中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在内的机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美国行政管理学者菲利克斯·尼格罗和劳埃德·尼格罗认为,公共行政管理“包括所有三个部门—执行、立法和司法—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从狭义上看,公共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组织中行政部门所进行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美国行政管理学者W·魏洛比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在他看来,行政管理是政府组织中行政机关所管辖的事务。
第二、从政治与行政关系的角度加以考察。美国行政管理学者古德诺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就是通常所说“政治、行政二分法”。
第三、从管理的角度来加以考察。据此,公共行政管理被视为一种协调众人力量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美国行政管理学者古立克将这一活动过程具体分解为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这七个方面就是指的行政管理的职能。H·西蒙也认为:“行政即为达到共同目的时合作的集体行动。”
以上三种分析思路都有其合理之处。第一种定义指出了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尽管对这一主体尚存争议;第二种定义指出了行政与政治相比时所具有的地位,并明确表明了行政的执行性特点,即执行国家意志,而在现代民主国家,这一国家意志通常是由立法机关确立的。第三种定义则指出了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这对于从技术角度去理解和研究行政管理活动很有裨益。
但这些定义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种定义尽管指出了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但对客体的说明却比较含糊。第二种定义事实上在提出不久就受到批评,理由之一是政治和行政是不能分离的。第三涉及行政管理的技术特征而忽视了它的特定客体。
问题2、公共行政管理的涵义。
公共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这一概念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公共行政管理属于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代表国家的意志,运用国家的权利对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它的主体不是国家管理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由此,非国家行政机关,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治党派、政治团体等等不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它们活动不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二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这一特性一方面确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范围,另一方面也既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范围。国家行政机关只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方面具有权威性,它不能管理私人事务,如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个人的由其偏好所支配的私人性事务等。三是现代行政管理活动都必须依法推进,而且必须是有效的。依法就是政府必须以它的法定身份、法定权力和程序进行活动。有效既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既要依法展开以获得合法性基础,又要讲求行政系统内部的成本—效率分析并达成社会系统的公平。
问题3:里格斯行政模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里格斯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在研究经济—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的基础上,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三类行政模式,这对我们研究行政环境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融合型
这是农业社会的行政形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君主;实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官吏高于民众成为特殊的社会阶层;行政风范带有浓厚的亲族主义色彩;政府管理的事务以土地的分配和管理为主;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二)衍射型
这是工业社会的行政形态。其特征是,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原苏联的管制经济。在自由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行为依靠市场和价值规律为杠杆进行调节;民众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政府决策;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在管制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行为实行政府绝对控制的计划经济;政府管理职能偏重于经济,忽视社会服务性管理;民众听命行事,政府与民众存在隔阂。二者共同的特征是:社会高度的专业化,因而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
(三)棱柱型。
这是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行政形态。它既具有农业社会行政形态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工业社会行政形态的一些特征。具体特征是:政府的制度、法规不健全,已有的仍不能实际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形式上虽抛弃了传统社会中的行政特性,实际上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呈现异质的行政制度、行政风范和行政行为;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重叠存在。
问题4: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 公共行政管理运用的是国家权利,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性。
(二) 公共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国家法律实施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执法守法性。
(三) 公共行政管理既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又要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社会服务性。
(四) 公共行政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活动内在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