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豪放词派
从民间诗到文人词,豪放风格的词时有出现,但这只是个别现象。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略、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苏轼词的题材突破为“艳科”(写艳的科目,即专写艳情)”的狭隘范围,诗中能表现的内容在词中就能表现,如用词来表现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在语言方面,苏轼也是“以诗为词”,王灼《碧鸡漫志》云东坡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胡寅《题酒边词》云:“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这些评价,苏轼当之无愧。
南宋前期重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等人,他们以豪放之词抒发爱国情怀,慷慨悲凉,波澜起伏,境界阔大。张孝祥的一部分感怀时事及吟咏人生情怀的作品都很出色,最接近苏轼的风格。
辛弃疾不仅延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气势的作品,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辛词的一大特点是用典,融会经、史、子书中的词汇、成语和历史典故,有书卷气。当时与辛弃疾词风相近的词人有陈亮、刘过,也都有较好的作品。南宋豪放词和北宋不同,它和爱国题材紧密结合,词中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可压抑的激昂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