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三章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文本学习>>知识点二
当今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研究文献急剧增加,研究者应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就是要能够从大量纷繁的文献中快速有效地搜集到相关的研究文献。而要高效地搜集文献,研究者需要了解教育文献的种类、文献的分布和检索文献的方法。
一、教育文献的等级
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文献分为三个等级:
1.一次文献
又称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是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档案资料等。一次文献具有创造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但一次文献的贮存比较分散,不够系统。
2.二次文献
又称检索性文献或第二手资料,是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整理之后形成的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文献。它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文摘、手册等,具有报告性、汇编性、简明性的特点,便于研究者查找,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3.三次文献
又称参考性文献,是研究者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地分析研究之后而形成的综合性的产物,包括各种述评、动态综述、专题研究报告、年度百科全书以及文献指南等。与前两种文献相比,三次文献具有主观综合的性质,包含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宽,浓缩程度高,对研究者直接了解某课题领域的概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有关教育科学方面的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手册等专门文献,我们通常称之为工具书,由于它们能直接为教育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答案,因而也称为三次文献。
除了以上分类外,还有研究者将教育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即除了上述三种,还有一种[零次文献]。
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由于创造、记载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了解教育文献的多种样态,有助于文献检索工作的顺利进行。
1.书籍
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如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及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
名著要籍指一个时代、一个学科、一个流派最有影响的权威著作,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治学和研究的基石,因而大都作为必读书、必备书收入各种导读书目。
教育专著是对教育领域某一学科、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述,内容专深,大多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专著中阐明了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介绍了新颖的材料,通常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较系统,形式较规范。
教科书是专业性书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内容一般包括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科领域内的科研成果以及讨论的问题。要求学术的稳定性,名词术语规范,结构系统严谨,叙述概括,文字通俗,可读性强。
手册是就某一分支学科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方法和结果以及各种争论观点作广泛客观的叙述,不涉及作者本人见解。手册具有类型分明、资料具体、叙述简练、小型实用、查阅方便等特色。
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都属于资料性工具。教育辞书主要是提供教育科学名词术语的资料,以条目形式出现。辞书有一定格式,第一句是破题,后面是基本论点。如《幼儿教育辞典》。百科全书则是对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概述。不仅提供定义,而且有原理、方法、历史和现状、统计和书目等多方面的资料,着重反映当代学术的最新成就,如《中国大百科全书》。
科普读物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教育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有初、中、高级之分,文字浅显,但最新信息含量较低。
2.报刊
报刊包括报纸和[期刊]。
报纸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出版周期短,信息实效快。报纸可以提供某些研究的新进展、新动态,提供一些教育实践者提出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期刊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可以是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也可以是内部交流的非正式刊物。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论述深入、反映新动态及时等特点,期刊是最为重要的研究文献。教育期刊可以分为学术理论期刊、情报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四种。
3.教育档案类
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材料。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我国特有的地方百科全书)、墓志、碑刻等。
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它以记事为主,内容通常包括:专论或综述,统计资料和附录。其中专题论述是年鉴的主体。如《中国教育年鉴》。
教育法令集是官方的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指令性文件汇集,通过立案归档,成为资料的一部分。教育法令集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统计数据等情况,是全面了解国家教育状况和制度沿革及发展演变的有用资料。
学术会议文献,包括报告、记要、提交会议的论文(多数是未公开发表),往往反映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代表了国内外教育发展水平。
4.非文字资料
非文字资料是指以声音、图像等方式记录信息的载体,包括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通过视听觉传递信息,更直接、精练、形象。非文字资料同样有一个如何分类、著录、编目、贮存、检索和使用的问题,一般以科学分类为分类体系。
三、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对象的检索活动,即采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能使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帮助他们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避免重复他人已经完成的研究。有效地检索到所需的文献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确定检索的主题和范围
明确界定检索对象是保证研究者省时高效地进行研究的前提。在查阅文献之前,研究者首先要确定检索的主题和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1.界定研究概念
课题中的研究概念有助于确定检索主题,研究者要明确其含义,必要时确定外文译法。当研究者对研究概念个别地加以考虑时,所找出的文献将会数以千计;如果同时考虑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则可以缩小和集中文献查阅的重点。例如 “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这一课题,研究者需要同时考虑界定“专业发展”和“幼儿园教师”这两个概念,根据这两个概念的组合来确定检索的主题。
2.列出可能有关的概念
如果只按课题中所确定的关键概念查找,并不能获得全部有关资料,因此还要从其含义出发考虑同义语,把所能想到的同义概念及其关系都列出来。
3.考虑有关文献的潜在标题
根据概念关系所确定的检索主题,研究者对于要查找的文献资料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并考虑可能的标题。
4.确定检索范围
包括语种分布、地理分布、时间分布和文献类型等几个方面。如是否为汉语?仅限于大陆出版物还是包括港台出版物?从1990年到现在?书籍、期刊还是论文?
5.选择检索手段
可供利用的检索手段有手工检索系统和计算机检索系统。研究者根据课题的时间、要求和经费条件,选择合适的检索手段。
(二)从不同渠道获取资料
信息情报业的发展,使人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资金与时间上的许可程度,选择信息渠道。
1.手工式文献检索
用手工式来查找文献资料,简称“手检”,属传统检索手段,主要使用卡片目录和书本式检索工具。手检费用低,但是速度慢。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选择检索工具
依据前面确定的检索主题和范围,研究者需要了解各种检索工具的性质、内容和特点,以便选择适宜课题研究的检索工具。常用的检索性工具有:书目、索引、文摘等。
[书目]反映某一时期内全国正式出版的图书总目,它是将各种图书按内容或学科分类编制成的图书目录,可为研究者提供所要搜集文献的基本内容框架。比较常用的工具书有:《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国国家书目》、《中国出版年鉴》、《中国教育书目1949-1990》(田东平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教育卷》(商代至现代)(周谷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古代教育文献)、《八千种中文辞书类编提要》(曹先擢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等。
文摘是对一份文献内容所作的简略描述,多为原文节录,述而不评。文摘载体多种多样(如期刊式、书本式和卡片式等),以期刊式为主。重要的文摘期刊有:《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报刊文摘》、《文摘报》、《教育文摘周报》、《高教文摘》等。
[索引]是将书籍或报刊中的内容或题目摘录下来,分门别类地编成简括的条目,并注明该书籍或报刊的出处、时间、期数、页码等。索引能告诉研究者寻找资料的线索和途径。资料索引按照不同的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文献的外部特征来划分,可以分为著者索引、号码索引、引文索引;以文献内容特征来划分,由主题索引、关键字索引、分类索引等。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大型综合性索引有两个:一是上海图书馆的《全国报刊索引》,它分为自然科学技术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二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报刊资料索引》,它共设有105个专题,按类别相近的专题集中为7个分册,其中第4分册为文化、教育、体育。另外,第8分册为著者索引。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情报研究室编制的《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是专供检索教育科学文献的工具性刊物。
(2)选择检索方法
如何从大量的文献中全面迅速地查获研究课题所需的信息呢?传统的检索方法主要有四种: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和追溯法。
顺查法是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地进行查找。近几年来,许多期刊杂志在每年的末期附有总目录,这就为顺查法提供了方便,研究者只需从该期刊的总目录就可以查找。查找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
逆查法与顺查法正好相反,是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
抽查法是选择某课题领域发展迅速、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进行重点检索,以节省时间。此法应以熟悉本课题研究为前提,多用于时间紧的小型项目研究。
追溯法又称引文查找法,是利用已掌握文献所附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作为线索,查找原文,进而再从这些原文所附参考文献目录中逐一扩检,产生滚雪球的效应。追溯法一般先追踪查找权威性的专著、综合性的刊物以及该类研究的经典研究报告。
(3)选择检索途径
研究者查找资料,往往需要从不同的途径搜索有关文献。检索途径与文献资料的组织方法相对应,并受其制约。检索工具提供哪几种信息组织方式或索引,研究者就可以用这几种途径查找文献。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分类索引是以检索主题的分类号码为标目,按某种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索引款目。国内教育研究常用工具的书目和索引均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标引和编排,分五个部类22大类: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哲学;C—K社会科学;N—X自然科学;Z综合性图书;其中G类为文化、教育、体育。分类索引是最重要的索引,是教育研究者查找文献的主要途径。
著者索引通过著者名称的指引,使研究者查到相关主题的文献或著作。这种索引还可以反映某著者正在做些什么,研究工作是否活跃,是否改变了研究方向等情况。大部分检索工具都附有著者索引,分为两种类型:个人著者索引和团体著者索引。
关键词索引是直接从文献的题目或正文中抽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词作为索引款目的标识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抽词标引。这种索引具有易编、快速、客观、节省和检索点多等优点,但其中的关键词并不一定能反映出原文的主题,因此它比较适用于一般目的性不强的浏览性查找,而对专题性和回溯性检索则不太合适。
(4)编排检索程序
对整个检索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可以节省时间,并有条不紊地完成检索任务。以下程序可供研究者参考:
首先,关注最近的几种研究资料,考查检索主题的当前动态,这些资料后附的文献目录能使研究者了解最近从事相同或类似课题的其他人所研究的课题。
其次,查找有无相关的专题书目,专题书目能提供基本的参考文献,省去研究者的许多检索工作。
再次,查阅研究综述与文献评论,利用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接下去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注意能否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确定文献的饱和度,以决定查阅何时中止。
(5)正式查找和辅助查找
在查找过程中,研究者应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方法,同时尽量利用累积索引。成功的关键是对检索主题的准确把握和熟练地使用各种索引。
在检索过程中,如果研究者频繁地发现自己所注意到的文献早已看过,或者发现查出新资料的机会越来越少时,检索工作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
如果所查文献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需要做些辅助性查找,例如各种学位论文、非公开发行刊物、内部报告或相邻领域的文献等。普通的检索工具未能收录,研究者需要利用其他检索工具或情报源,以发现遗漏的文献。如国务院学位办与国家教委合编的《中国博士科研成果通报》(北京:宇航出版社),按年度收集摘编了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论文,分学科编排,对研究者非常有益。
2.计算机化的文献检索
计算机化的文献检索是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和查找信息的检索,简称“机检”。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信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另一种是利用国际互联网检索。
(1)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
光盘检索是指研究者在微机上以人—机对话方式查询光盘数据库,从而获得文献信息。联机检索是指研究者在计算机检索系统的终端上,通过通讯网络,以人机对话方式查询远距离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库,从而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
在检索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选择有关的数据库→选择检索词→显示并审查部分查到的文献→输出检索结果。整个检索过程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2)利用国际互联网检索
利用国际互联网查找教育研究信息资料,主要有四种方式:①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收集教育信息。网络搜索引擎是一种国际互联网上信息查询系统,它提供两种搜索方式,即关键词搜索和主题搜索。②利用教育网站获得教育信息。③利用网上教育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网上最大的教育文献数据库是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The Education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ERIC。④利用网上图书馆查阅教育文献。
主要检索网址
部分搜索引擎:
百度:https://www.baidu.com
搜狗:https://www.sogou.com/
360:https://www.so.com/
部分教育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edu.cn/
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eol.cn/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阅读及下载需要付费)
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k12.com.cn
中国教育信息网: http://www.chinaedu.edu.cn/
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http://www.nrcce.com/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http://www.china21edu.com/
部分图书馆网址:
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gov.cn
北京图书馆:http://www.clcn.net.cn/
上海图书馆:http://www.library.sh.cn/
北京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pku.edu.cn/portal/
清华大学图书馆:http://lib.tsinghua.edu.cn/dra/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dns1.lib.b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ecnu.edu.cn
超星数字图书馆:http://lib.wyu.edu.cn/Html/Product_291.html
美国国会图书馆[英文]:http://www.loc.gov/
大英图书馆[英文]:http://portico.bl.uk/
新西兰图书馆[英文]: http://www.natlib.govt.nz/
澳大利亚图书馆[英文] :http://www.nla.gov.au/
加拿大国家图书馆[英文:http://www.nlc-bnc.ca/
马来西亚国家图书馆[英文]|: http://www.pnm.gov.my/
瑞士图书馆[英文] :http://www.snl.ch/
在搜集文献资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检索工具与搜集方式,可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综合运用时,一定要避免重复,以免浪费宝贵的研究时间。
四、搜集文献资料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逆查法有助于研究者根据新文献的参考资料年限,迅速地查到许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采用逆查法搜集文献时,还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搜集近五年出版的文献;二是注意文献在时序上的连续性,否则搜集的文献可能残缺不全,无法反映研究课题的发展演变情况。
2.以影响大、质量高的文献为主。由于文献的渠道和数量很多,不可能一一搜集,应主要搜集影响大、质量高的文献。
3.尽量多搜集第一手资料,少搜集多次转述的资料。因为经他人转述的资料,已加入了他人的主观见解,而且对原资料也有所取舍,已不是原貌,不好把握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注意搜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结论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文献。这种文献有助于作者从他人的争论中受到启发,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5.不仅搜集教育科学领域的资料,还应该搜集相关领域、学科、专业的有关资料。如心理学领域、哲学领域的资料。这两个领域的资料对教育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在思想、概念、研究方法方面可给教育科学以有益的启示。
注释:
1.零次文献
是指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是用其它方式的实况记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这类文献包括未发表的书信、手稿、草稿和各种原始记录。
历史形成的零次文献,大都收藏在档案馆、博物馆;而现实的零次文献,则分散在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人员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研究情报源。这些文献大多数不是为教育研究,而是为其他目的撰写的。例如日记、教师日志、给朋友或亲属的信件、自传和自述信件等。许多非个人的文献则是由学校、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教育福利机构、教育学术组织等连续地写下的,目的是连续地记录各种事件,以确保这类重要事件记忆的可靠性。这类文献比个人文献的结构性强。例如,历史镜头、实况录像、会议记录、备忘录,以及各种各样的材料案卷等。
(参见孟庆茂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81.)
2.《幼儿教育辞典》
王忠民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是一部针对3~7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教育而编写的学科内容丰富的工具书。具体内容包括:幼儿教育原理、幼儿生理保健、疾病防治与营养、幼儿心理与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家庭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管理与评价、幼儿教育研究方法与技术、幼儿教育发展与比较、港澳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法规、幼儿教育人物、幼儿教育著作、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报刊。
3.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共73卷(外加索引1卷)是我国第一部包罗古今中外知识,同时突出中国内容的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它的编纂继承了我国悠久的百科类书的有益传统,吸收了外国现代百科全书的编纂经验,并有所创造,有所发挥,在世界百科全书之林中自树一帜,独具中国之特色。它的出版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4.国内学前教育的主要期刊
《教育研究》(月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是全国性、综合性的教育理论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教育科学论文、发表实验研究报告、开展教育学术理论探讨,是最重要的教育类学术刊物,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学前教育研究》是全国性、综合性的学前教育理论学术刊物,本刊反映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成果,有效指导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实践。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1987年,是全国学前教育理论核心刊物、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该刊以及时反映我国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唯一一本幼教学术刊物。该刊的读者和作者主要是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教师。
《早期教育》(月刊)(江苏省教育委员会主办);《学前教育》(月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幼儿教育》(月刊)(浙江教育委员会主办)等;这些刊物主要介绍了幼儿教育研究与探索、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园教研与师训、幼儿园与家庭等内容,面向全国学前教育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幼儿园教师。
国外重要的教育刊物有:
《儿童教育》,刊载幼儿到小学的教育与教学方面的文章,介绍儿童读物和儿童教育新书,1924年5月创刊,是由USD 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11501 Georgia Avenve ,Suite 312,Wheaton,MD 20902,USA主办。
《教育论坛》,1936年4月创刊,刊载教育领域当前存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的文章及简讯,由USD Kappa Delta Pi,P.O.Box A,W.Lafayette,In 47906 USA主办。
《教育研究评论》(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1930年4月创刊,刊载教育理论、文献综述及评论。由美国教育研究学会(USD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230 17th St.NW,Washington,DC 20036,USA.)主办。
(参见刘电芝,杨晓萍主编.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0—131.)
5.学术理论期刊
《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以及各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这些都属于学术期刊,它可以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
6.情报性期刊
文摘及复印资料属于情报性期刊。
重要的文摘期刊有:《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报刊文摘》、《文摘报》、《教育文摘周报》、《高教文摘》等。
复印资料中影响较大的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月刊)。
7.事业性期刊
事业性期刊主要介绍各级各类或各地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改革业绩。事业性期刊按领域和地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前者如《中国成人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后者如《人民教育》、《北京教育》、《上海教育》、《特区教育》等。
8.普及性期刊
普及性期刊是面向普通读者介绍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父母必读》。
(参见马云鹏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4—45,50.)
9.《中国教育年鉴》
《中国教育年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撰的全国性专业年鉴和综合性资料著作。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做好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的真实记录。本书是为教育管理决策、教育科研提供资料;为教育战线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辟园地;为宣传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设立窗口;并为热心关注和研究中国教育的读者提供依据。
10.研究的历史
研究的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研究的历史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研究状况的概述与评析,述评各阶段的代表性研究、新出现的理论、新方法以及出现的问题。
(参见董奇,申继亮.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7.)
11.[书目]
图书目录(catalogue),有两种含义:
(1)著录一批相关的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导文献、指导检索和阅读图书的工具,又称为“目录”。按形式可以分为卡片式、书本式和电子式。其内容一般包括:题名、版本、出版发行单位、出版时间、尺寸和开本、图书标准编号、价格和提要等。一定数量的图书积累是图书目录存在的基础,人们对图书的需要和利用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因而各个时期的图书目录反映了该时期图书的状况和人们对图书的需求。
(2)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用来帮助和指导读者的阅读活动。其主要内容有:章、节和主要论题的名称、序号及各章、节和论题所在该书中的页码。
(参见王忠民主编.幼儿教育辞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1180.)
12.《全国总书目》
《全国总书目》是国内唯一的年鉴性编年总目,自1949年以来逐年编纂,收录全国当年出版的各类图书。是出版社、图书馆、情报资料和科研教学等部门必备的工具书。《全国总书目》由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中国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
《全国总书目》收录8.55万余种书,4030页,1056万字,16开,精装本。全书分为上、下册,由“分类目录”、“专门目录”和“书名索引”三部分组成。所收图书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文献著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著录。
《全国总书目》每年都会吸收大量的教育书籍,分为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理论、电化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等十几大类,大类又分为若干小类,研究者可以按照分类目录进行查找。自1980年起,《全国总书目》增加了简短摘要。
13.《全国新书目》
《全国新书目》是中国新闻出版署主管、由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主办的一份书目检索类期刊,该刊创刊于1951年8月,每月出版一期,全面介绍全国当月的新书出版信息。设有“书业观察”、“特别推荐”、“新书评介”、“书评文摘”、“畅销书摘”、“精品书廊”和“新书书目”等栏目。其中“新书书目”使用了国际标准图书分类法,读者可以简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内容。全刊信息多而重点突出,杂却有条有理。
教育部分包括教育理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自学等,所有的书目都附有摘要。每期新书目均附有新书介绍、新书预告、出版消息等栏目。
(参见刘电芝,杨晓萍主编.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9.)
14.《中国国家书目》
北京图书馆编,是全面、系统揭示报道中国出版物全貌的工具书。我国直到1987年才出版第一本国家书目----《中国国家书目》(1985年)本。国家书目采取“领土—语言”原则,要求收录该国领土范围内出版的所有出版物,以及世界上用该国主要语言出版的出版物。因此,它的报道范围要远远大于现在的《全国总书目》。从1985年度开始,《中国国家书目》的收录范围是汉语普通图书、连续出版物、地图、乐谱、博士论文、技术标准、非书资料、少数民族文字图书、盲文读物,以及中国出版的外文图书。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能达到这一收录标准。《中国国家书目》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献著录标准著录;以《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文献标引,标准而规范。
由于《中国国家书目》编纂时间短,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在报道时间上,年度本反映的时间是北京图书馆到馆时间,不是出版时间,容易造成混乱;在收录范围上,除漏收港、澳、台地区的出版物、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外,连原来报道的博士学位论文等,均未能坚持。
《中国国家书目》目前有印刷本和光盘版两种类型。印刷本按年度出版(从1985年度开始),包括正文和索引两部分。正文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编排,同类出版物按题名汉语拼音顺序编排。索引包括题名索引和著者索引,均按汉语拼音顺序编排。《中国国家书目》光盘版目前已经有《中国国家书目光盘》(1988-1997)、《中国国家书目光盘》(1975-1987)等。光盘版提供多个检索点和多种检索方式。主要的检索点有题名、作者、主题、关键词、分类号、出版社、题名与作者名汉语拼音等,可通过精确检索、模糊检索、单项检索、组配检索等进行。检索结果可以以字段或卡片形式显示和打印。从使用的方便性看,《中国国家书目》光盘具有极大的优势。
15.《中国出版年鉴》
《中国出版年鉴》是介绍我国图书,报刊和音像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等工作基本情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内容主要反映上一年度全国出版工作的新情况、新资料。该年鉴从1980年起每年编印一期,主要有“特稿.专文”、“九五出版巡礼”、“出版热点视角”、“概况”、“纪事”、“人物”、“图书评介”等15个部分组成,另外该书在“名录”部分,收录了年鉴的一些最新资料,包括香港部分出版单位的名录。
16.《新华文摘》
综合性、资料性刊物。旨在选录或摘编高质量、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为繁荣学术文化,为广大读者及有关部门积累学术服务。《新华文摘》是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文摘半月刊,设有政治、法律﹑社会﹑哲学﹑经济﹑管理、历史﹑文艺作品﹑文艺评论﹑人物与回忆﹑教育﹑科学技术及读书与传媒﹑国外社会科学、论点摘编﹑新华观察等栏目。
17.《教育文摘周报》
《教育文摘周报》于1983年创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教育学术报刊。它提供的教育信息包括:教育政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海撷英、教育纵横等栏目。
18.[索引]
“索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dicare”,意思是“指出”、“指点”;英文为“index”,音译为“引得”,日本人将其译为“索引”,我国近现代沿用了索引这两个汉字。索引就是将文献中重要的有检索意义的信息,如书名、刊名、篇名、主题、人名、地点等,按标题或主字码等方式编排组织,以便进行相应途径的检索。我国的索引出现于明末清初,其代表作为《两汉书姓名韵》。真正大量编撰出现索引则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
19.《全国报刊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收录了全国包括港、台地区的期刊8000种左右,涉及所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领域。它的内容包括我国与各省市自治区党政军、人大、政协等重大活动、领导讲话、法规法令、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各行各业的工作研究、学术研究、文学创作、评论综述以及国际、国内的重大科研成果等。目前两个版本的月报道量均在1.8万条以上,每年的报道量合计在44万条左右。
《索引》的著录项目包括:篇名、作者、报刊名称、出版年月日、卷期数、页数或版数1991年排版采用GB3793后,页数改为起始页至终止页,2000年后又增加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目前的 《全国报刊索引》正文为分类目录,后附有个人著者索引、团体著者索引、题中人名索引以及收录期刊名录。
20.[数据库]
近年来,研究文献来源出现了新的类型,即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中的研究文献包括各种类型,以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综述的摘要为主。可供教育科学研究者使用的数据库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数据库有心理学光盘(PSYCLIT)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和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等。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科学引文索引两大数据库的主要特点在于可提供研究者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与评价的有关文献信息。例如,研究者发现一篇关键性文献发表于1988年,则可以从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科学引文索引中查寻到1988年之后所有引用了该文献的学术论文。
(参见董奇,申继亮.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