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一、名词解释
1.存在主义文学
指由存在主义哲学家创作的、直接体现存在主义观点的文学。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法国,日渐流行于欧美。它主要表现世界的荒诞与无秩序,人生的痛苦和无意义,以及人的失落、异化、孤独、焦虑等情绪,较准确地传达了战后西方知识分子的心态;同时,它也以“自我选择”的自由,激励人们面对现实的重压而奋起抗争。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多保留传统风格,而着力于开掘哲理的深度。代表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和波伏瓦。
2.荒诞派戏剧
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后来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尤涅斯库和贝克特。
3.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以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的态度,以及夸张到荒谬程度的幽默手法嘲讽荒诞的世界、人生以及压迫人的社会环境。它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还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它是一种使人苦笑不得的幽默;塑造的都是一些“反英雄”式的人物;在叙事结构上采用“反小说”的方法。美国作家海勒、品钦等成为黑色幽默的重要作家。
4.新小说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随后影响欧美及东方诸国的文学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家拒绝一切小说传统,反对小说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结构、贯串的情节、鲜明的人物、规范的语言。非意义化、非情节化、非人物化,是新小说派三个最基本的论点。代表作家有西蒙、罗布-格里耶、萨洛特等。
5.魔幻现实主义
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它既是对现实的深刻开掘,又是对历史的严肃反思;既有对本大陆传统文化的寻本探源,又有对欧美现代主义的广泛吸收。因而构成了它独特而斑斓的色彩。它的基本特征为“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作家们不拘泥于现实主义的反映论,而是变现实为梦幻,变现实为神话,变现实为荒诞,构成了一个真假、虚实、真假难辨的艺术世界。代表作家为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
6.“境遇剧”
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这种戏剧不是按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萨特将这些戏剧称为“境遇剧”,也有人称为“自由剧”。萨特共有11部“境遇剧”,有代表性的是《禁闭》《苍蝇》等。
二、简答题
1.20世纪后期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20世纪后期的现代主义文学,在继续着前期文学的叛逆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对现实的否定更加彻底,但并未放弃走出困境的努力;从内向化、梦幻化的神秘倾向,转为直面荒诞的世界和荒诞的人生;悲观色彩更加浓郁,哲理思考也更加深入;对形式的追求更加热衷,认为形式即内容,内容即形式,乃为一有机整体。这些特点,在各流派中表现是不完全一致的。
2.《等待戈多》如何体现了荒诞派戏剧对人生的理解?
《等待戈多》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中“等待戈多”的情景。他们在荒诞无聊中等待,而等待本身同样荒诞无聊——等待什么、为什么等待、等待的结果是什么,统统是不可知的。该剧充分揭示了人在荒诞世界中的尴尬地位,又通过两个流浪汉无休止的等待,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3.如何通过《禁闭》中的“目光”来理解“他人就是地狱”的含义?
在《禁闭》中,可以把“目光”看作全剧的“诗眼”。剧中的三个鬼魂,在地狱里还在关心着世人投向自己的目光。每个人无时无刻都用目光盯视着别人的生活,每个人又无时无刻不在别人目光的盯视下生活。目光是窥视别人存在的窗口,也是揭示自我存在的依据。萨特通过此剧,意在表明,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他人的目光的威慑力,由于对他人目光的恐惧感,构成了他人与自我的“地狱”关系,他人的“目光”是真正的“刑具”和刽子手。
4.为什么说《秃头歌女》是一部典型的“反戏剧”?
《秃头歌女》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反戏剧”。首先,它是“反情节”的,它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更没有步步展开的戏剧矛盾;其次,它是“反人物”的,剧中人虽然有名有姓,但既无明确的身份,更无鲜明的性格;第三,它是“反语言”的,全剧充斥的是空洞、无聊、紊乱、自相矛盾的台词;第四,剧名是“反内容”的,剧中情节与“秃头歌女”毫无关联,只是作者偶然为之,更突出了戏剧荒诞的色彩。
5.《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政治及哲学意义。
从政治意义上说,小说首先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权益而进行的世界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这场战争中,统治者理所当然地代表着国家,驱使百姓为他们卖命。少数操纵战争和利用战争的商人从中受益,而祖国和正义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 作品对极不合理的社会体制也作了辛辣的嘲讽。作品中的战斗人员基本上是一些正直的人,他们虽然也有自己的欲望和利己的想法,但他们还是尽到了公民的义务。而那些非战斗人员虽然不参加或很少参加战斗,却掌握着权力,随意支配着本应服务于的战斗人员。
在政治意义以外,小说具有更丰富的哲理内涵。作者虽然写的是战争时期的故事,但它着意表现的是以根本不存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象征的、某种作弄人们命运的超自然的力量。正因为军规根本不存在,所以它才无所不在,这是一种既可笑、又可怕,既荒谬、又真实的形而上的力量。
6.《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特点。
首先,将深刻的讽刺隐藏在看似荒唐的幽默之中。根本不存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竟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圈套,这条军规本身就充满了幽默;而人们对军规规定内容毫无结果的循环论证,也是暗含着深刻讽刺的幽默。
其次,放射状的结构和无主角的人物世界。小说的基本故事在开头几章就已叙述出来,但在后来又多次重复,且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就呈一种放射状或是螺旋状的排列;整部小说似乎没有中心,也没有中心人物。虽然尤索林贯穿作品始终,但他却是一个反英雄的角色,而且他在作品中的地位又难以使他成为理所当然的主人公。
第三,荒唐的逻辑和荒诞的情节。小说的叙述话语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不讲逻辑。作品的语无伦次,是作者用以加强讽刺效果的手法,作者还使用自相矛盾的手法,以取得幽默的效果;从情节上看,整部作品荒诞不经。它没有真实的生活为依据,却表现得近乎生活本身,从而达到表现现实荒诞的目的。
三、论述题
1.《百年孤独》如何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
《百年孤独》的内容如它的题名所示,包括“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书中从它的建立、发展,一直写到它的消亡的百年间的历史,其中处处包含着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历史的影子。布恩蒂亚家族的历史、马孔多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的历史、哥伦比亚的历史。马尔克斯在他的作品中描写这百年历史,是为了让人们看到拉丁美洲百年沧桑中经历过的种种苦难和灾祸,痛恨造成这些灾难的外来入侵势力和内部的反动统治。
作家在描写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的百年历史时,把历史和生活构想为循环反复的过程。这一百年,从零开始,又回到零,走了一个大圆圈。这种循环论的构思贯穿在全书的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描写之中,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说明:拉丁美洲的百年历史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困境。循环意味着停滞,拉美人民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寻找新的出路。
全书题名的第二层意义是“孤独”,马尔克斯看到,造成拉丁美洲的不幸和灾难,有外来的原因,也有本身存在的内部根源,尤其是人们精神上原因。他把这种精神生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孤独。他笔下的布恩蒂亚家族的成员,尽管在外形和个性上各有不同,但是孤独精神却是他们的共性,这种特性代代相传,支配着他们的行动。
孤独是面对丑恶现实而采取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它使得这个社会没有凝聚力。它不图变革,离群索居,就等于容忍客观上存在的愚昧、落后继续蔓延。马尔克斯看出这是拉丁美洲百年来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难处境的内在原因。闭关自守使拉丁美洲长期处于落后和愚昧状态,再不打破闭塞和混乱状态,拉丁美洲就会像布恩蒂亚家族一样毁灭。必须通过人道和团结的途径,结束拉丁美洲长期以来连绵不断的落后苦难的历史。
2.《百年孤独》的奇特性表现在哪里?
首先,在叙述上,作为一部叙事性的作品,它既包含着许多现实的历史的真实成分,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打破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事物的界限,而且把许多非理性的幻想的因素搀杂进来,从而把现实与幻想、真实与荒诞、写实与夸张、严肃与嘲讽等等,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似历史而非历史,似神话而非神话,似现实而非现实。全书时间概念的总体设计是现在——未来——过去——现在的循环,而在具体叙述时,却是把三者互相穿插在一起,任作家自由地描写现实,回顾历史,预见未来。在叙述语气上,作家以严肃客观的态度来讲述那些神话传说和荒诞不经的神奇事物,作者本人虽不信以为真,但叙述的语气却十分真切。
其次,在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上,这部小说主要是在描写人物的心灵,刻画人物群体中的不同个性以及他们的总体特征——孤独。作家以简练的笔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多种意识层面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意忽视外形的描写,舍弃那些对表现人物心理无关的细节。因此,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就其外形和经历来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就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来讲,却是极其鲜明而突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的心灵历史的小说。
第三,魔幻无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重要特征。构成其中魔幻特色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写出马孔多人的迷信和落后,作品中大量借用印第安人的信仰。鬼魂、预言、征兆等等神秘因素层出不穷,充分衬托出拉丁美洲这片土地的神秘色彩。神话传说是构成这部小说魔幻特征的最重要的根源。作家把古代神话和印第安神话互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现代神话的开放体系。《百年孤独》中这种来自多元的神话特色,使作品本身变成一种可以多角度理解的隐喻体系。
小说的魔幻因素也来源于作者的独创以及他所用的象征手法。譬如在书中,黄色是一种不祥的象征。黄色实际上暗示黄金。作家用象征手法来说明金钱的祸害。马孔多人害集体健忘症的情节也是一种象征的手法,作家用这种手法讽刺马孔多人的愚昧,他们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不知总结历史的教训,图谋国家民族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