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献
季羡林20世纪50年代从梵文直译的印度梵剧《沙恭达罗》初译本负载了沉重的政治使命,并在《沙恭达罗》作为联接、象征20世纪50年代中印友好关系中起到积极的表征作用、尤其在充当1956年中国纪念印度梵剧作家迦梨陀娑的活动中的《沙恭达罗》话剧底本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2.何乃英:论《沙恭达罗》的艺术构思——史诗插话与戏剧剧本异同之比较
印度古代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迩梨陀婆的剧本《沙恭达罗》早已蜚声世界。在近代,德国大诗 人歌德和席勒曾把它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现代,印度以及世界许多国家仍在不断把它搬上舞台。
虽然经过犹太祭司们长达六七百年的“正典化”(亦即“圣经化”)的努力,犹太教圣经却仍没有真正成为一部统一而同质的经典。
本文是对《旧约·创世记》开篇的五则神话所做的文化批评阐释。它涉及以弗莱、戴维斯为主的西方学者对这些故事的多元解读,还包含了笔者的分析和看法,对中外创世神话所做的比较,以及西方文学中借鉴圣经神话的一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