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模拟试题>>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80分。)
1.德育的任务是什么?
学校德育的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目的决定的。德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2.《小学德育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热爱祖国的教育
②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③热爱人民的教育
④热爱集体的教育
⑤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⑥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⑦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⑧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⑨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德育过程的要素是什么?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4.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主要内容是什么?
(1)前道德阶段(约在5岁以前)
(2)他律道德阶段(在5—11岁)
(3)自律阶段(始自11岁之后)
5.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完全自由的选择;
(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
(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选择;
(4)做出喜欢的选择并对选择感到满意;
(5)乐于向别人公布自己的选择;
(6)根据做出的选择行事;
(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
6.情感德育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人情感的发展。
第二,人的情绪情感的特殊机制包括情绪感染、同感共受、情感共鸣,情绪放大的机制、情绪强化的机制、情绪沟通共享的机制等是提高道德教育影响力和有效性的途径。
7.榜样示范法的内涵是什么?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品德和卓越成就来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榜样既包括学生身边可见的直接榜样,也包括通过文字、影视、广播等媒介传播的间接榜样。
8.直接的道德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直接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即开设专门道德课程系统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
二、论述题(共20分。)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德育原则对我们有何启发?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如果各方面德育影响不统一、不连贯,德育影响就会互相抵消。首先,学校各级组织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形成一支统一的教育力量,这些组织包括共青团、少先队、班集体。其次,学校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