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
二、简答题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有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3.发现问题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没有问题就没有疑惑,没有疑惑就没有探究。物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猜想、假设、制订探究计划、实验、收集证据、评价、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在每一环节或要素的实现中,都是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论述题
4.讲授法是中学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讲授法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达到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科学知识的目的。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采用启发学生的方式,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当讲即讲,当问即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疑难问题,学生则是要在“听”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自主建构科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而有效地使用讲授法,以提升它的科学化水平。教师应该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思考应该“如何讲”以及“怎么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课程资源,通过各种直观演示,创设物理情境,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以达到理解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
5.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不仅要学生“在思维”,还要学生“会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启发的基础,就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着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演示实验现象、或直接发问的形式,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疑惑和解决疑惑的动机。但启发式教学绝不是教师简单的发问来营造课堂教学的表面“活跃”氛围,例如,在电场强度概念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表征电场性质的物理量,设置一系列阶梯式的问题:可不可以用静电力来表征呀?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那相关的哪个量与试探电荷无关呀?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认识引入电场强度概念的必要性。但教师切不可总是提问一些诸如:电荷受什么力呀?两个电荷受多大力?我这么写对不对等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不属于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