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一般来说应当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与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发现问题、探索的步骤规律、讨论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过程。所以,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有序:
一、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要创设好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一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二是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引伸和逻辑展开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怀着对科学的热爱,对探索的兴趣,对学生的信任,情绪饱满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在中学阶段,主要是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具体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运用实验总结物理规律.具体的做法有:
(1)由对日常经验或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如研究蒸发快慢的条件、电磁现象中的左、右手定则、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楞次定律等等.
(2)由大量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到结论.如力矩的平衡条件、胡克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气体实验定律等等.
(3)先从实验现象或对实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得出定量结论.如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牛顿第三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等.
(4)在通过实验研究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先分别固定某些物理量,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得出几个量的关系.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的研究等等.
(5)限于实验条件,先介绍前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如对光电效应公式,以及近代物理中的一些规律的研究.
2.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新的物理规律.具体做法大致有:
(1)先用实验或实例做定性研究,再运用理论推导得出结论.如对电磁感应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等.
(2)在观察实验和日常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理想实验,通过推理、想象,得出结论.如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
(3)运用已有知识和数学,进行演绎或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气态方程、万有引力定律等等.
(4)运用物理量的定义式或函数图象,导出表达物理规律的公式.如由加速度a的定义式a=导出
,运用v-t图象导出s=
,等等。
3.提出假说,检验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
对有些物理规律的研究,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提出假说,然后再运用实验或理论加以检验,修正假说,得出科学的结论.如阿基米德定律、楞次定律等教学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最后都要在探索的基础上,得到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初中阶段有些规律只要求用文字表述).
三、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一般往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讨论规律(包括公式和图象)的物理意义,包括对文字表述含义的推敲,对公式和图象含义的明确;
(2)讨论和明确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3)讨论这一规律与有关概念、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四、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使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规律的练习.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经常用学过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通过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和表达.对于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逐步训练学生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还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规律独立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小设计和小制作,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各种思维品质的水平.
最后应当指出: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有阶段性,有一个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对同一个物理规律,初中、高中、大学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力和运动的规律,初中只要求有个定性的了解,高中要求用初等数学进行定量研究,大学则有更高的要求.对于高中的必修与选修阶段,大纲上也规定了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对某一规律的掌握,也需要由浅入深,一步步地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最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那种企图通过一、二节课的教学,就要使学生对某些规律完全掌握的做法,往往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