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习动机



知识点一: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如何才能开始?如何才能持久?这都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这一知识点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包括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因素。其中推力因素与学生对学业成就本身的追求有关,发自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和要求(如对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探究心向等),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拉力因素与学习的外在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等)有关,对学习期引诱作用。压力因素与客观现实环境对学生的要求(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有关,对学习起强制作用。学生的学习往往在这三种动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被驱动。

学习动机可以被分为:

(一)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人们由于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二)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高尚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三)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近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

(四)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直接动机与活动直接相连,是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直接追求引起的。

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要求在学习上的反映结果。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

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

学习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应。

学习期待: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一)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包括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从需要的作用上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二)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心理结构中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动力,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学习期待则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个体去达到学习目标。学习期待也是学习动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一)激发功能

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指向功能

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三)维持功能

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克服影响,提高努力程度,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直达学习目的。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