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语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老师说:“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比较慢,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来帮助记忆。”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头。
学生背诵课文时,采用反复读的方法,运用了复述策略;老师教给学生的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这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在这个案例中,该男同学应用复述策略背诵课文,学习效果不好。老师教给该男同学精细加工策略,男同学并没有掌握,所以产生了这种现象。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策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这是指学习策略教学中应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
2.内化性原则:这是指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从而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4.生成性原则: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是否有效。
5.有效监控原则,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确定所选策略是否有效。
6.个人效能感原则。这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第一个重要动机因素。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学习,你是否掌握了学习策略的分类,接下来我们进入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