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也许你会发现,在我们身边的学生之中,有不少学生学习是非常勤奋的。他们除了白天学习外,晚上还要加班到深夜,有的学生甚至课间的十分钟也要用于学习,可是却成绩平平;同时,你还会发现,另外一些学生学习并不十分紧张,除了上课和自习课外,其余时间很少用于学习,可是学习成绩却很好。这是为什么呢?有无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正如英国的著名的美学家博克所说:“有了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在茫茫的书海中采撷到斑斓多姿的贝壳。否则,就常会像瞎子一样在黑暗中摸索一番之后仍然空手而回。”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学习策略的有关知识。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面临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有效地学习呢?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到:“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因此,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的最基本的特性。学习策略的操作性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各阶段,监控性则体现在内隐的认知操作之中。
(二)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在学习中使用一些学习操作可以直接观察到,足见其外显性的特点。而学习策略又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因此又具有内隐性的特点。
(三)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主动性是指学习策略可以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情境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迁移性是指从某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迁移到类似或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