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一
本节视频讲解请参见[录人 4.3.存储器.CPU与存储器的连接.pptx]
1. 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
输入和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输入/输出(简称I/O)操作的部件称为输入/输出接口。各种外部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系统相连,并在接口电路的支持下实现数据传输和操作控制。
内存储器与I/O接口使用同一总线与CPU连接,如果内存储器与I/O接口共用地址,需要片选信号区分当前进行的是存储器读写还是I/O操作。
2. 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信息
(1)数据(Data)
数字量
模拟量
开关量
(2)状态信息(Status)
(3)控制信息(Control)
3. I/O接口的功能和结构
接口的功能
(1) 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缓冲和锁存
(2) 对信号的形式和数据的格式进行变换
(3) 对I/O端口进行寻址
(4) 提供联络信号
4. I/O接口的结构
数据端口,用于数据信息I/O的端口。CPU通过数据接收端口输入数据,有的能保存外设发往CPU的数据;CPU通过数据输出端口输出数据,一般能将CPU发往外设的数据锁存。
状态端口,CPU通过状态端口了解外设或接口部件本身的状态。
控制端口,CPU通过控制端口发出控制命令,以控制接口部件或外设的动作。
5. I/O的寻址方式
(1) 存储器映像的I/O寻址
存储单元和I/O端口的地址统一编址。把一个外设端口作为存储器的一个单元来对待,故每一个外设端口占有存储器的一个地址。
从外部设备输入一个数据,作为一次存储器读的操作;而向外部设备输出一个数据,则作为一次存储器写的操作。
优点:
CPU对外设的操作可使用全部的存储器操作指令,故指令多,使用方便。如可以对外设中的数据(存于外设的寄存器中)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进行循环或移位等。
内存和外设的地址分布图是同一个。
不需要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以及区分是存储器还是I/O操作的控制信号。
缺点
外设占用了内存单元,使内存容量减小。
(2) 存储器映像的I/O寻址
I/O端口地址与存储单元地址分开编址。CPU有专门的I/O指令,用地址来区分不同的外设。
但要注意实际上是以端口(Port)作为地址单元,因为一个外设不仅有数据寄存器还有状态寄存器和控制命令寄存器,它们各需要一个端口才能加以区分,故一个外设往往需要数个端口地址。
优点:
I/O端口不占用存储器地址,故不会减少用户的存储器地址空间;
采用单独的I/O指令,使程序中I/O操作和其他操作层次清晰,便于理解。
缺点:
单独I/O指令的功能有限,只能对端口数据进行输入/输出操作,不能直接进行移位、比较等其他操作;
采用专用的I/O操作时序及I/O控制信号线,因而增加了微处理器本身控制逻辑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