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弗洛伊德:洞察人性底蕴的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作为“本世纪的一个伟大的先驱人物” (L.宾客莱著:《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11页),他的名字引起了无休无止的争议、猜测、赞誉和诋毁。要了解他,认识他,我们不得不提起精神分析学。英国学者大卫.斯特福-克拉克说:“精神分析曾经是、也将永远是弗洛伊德的独特创造;这门学问的发现、探索、研究以及不断的修正构成了他的比生事业。”正因为弗洛伊德的命运和精神分析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成为本世纪最富戏剧性和传奇性的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身上和经历反映出来的众多不可思议的特点。

  他的职业是医生,行医长达四十一年,但他自己认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就其本来含义而言,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医生。”他“从未对医生这一职业有过什么特殊的偏爱。”

  医学是他的专业,从17岁开始他就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接受正规的严格的医学训练。然而,在神经病的治疗和研究过程中,他毫不费力地就越过传统医学的樊篱,逐步建立起以潜意识理论和性欲及本能冲动与压抑理论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且越走越远,把它抽象化,一般化,上升到哲学人类学的高度,解释人格、社会组织、文学艺术、战争、宗教和文明等一系列社会历史和文化现象。所以,弗洛伊德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为医学界不耻,游离于医学界之外的圈外人,他像个孤魂野鬼,长年遭受排挤、打击、漠视甚至污蔑。

  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一经问世,就在思想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指责他是“江湖骗子”,“玩无聊把戏”;有人嘲笑他专搞歪门邪道,是“伪科学的典型”;还有人视他为沉迷占星术的“怪人”。尤其他断定神经病与性本能的无意识压抑有关,宣称儿童有性生活并分析恋父(恋母)情结,更是深深触犯了当时道德伦常的禁忌,他背负上“性变态者”和“道德败坏者”的恶名。他在《自传》中写道:“我达到了独孤的顶峰,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就拿他的代表作之一《释梦》来说,1900年出版,第一次只印刷了600本,却整整用了八年时间才卖完。

  但是,就连弗洛伊德自己做梦也没想到,几十年后,他的名望竟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释梦》这种纯学术著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竟然成为畅销书,数十次重印,被译为十几种文字,被列为影响世界的十六本名著之一;弗洛伊德的名字不再像洪水猛兽般可怕,普通人的交谈中也竟相使用“潜意识”、“压抑”、“情结”、“固定作用”之类的精神分析术语;他七十岁寿辰之际,爱因斯坦和罗曼.罗兰等人发了贺电;七十四岁他荣获歌德文学奖;八十岁生日那天,一份有托马斯.曼、罗曼.罗兰、威尔斯、茨威格、吴尔芙夫人等一百九十一名作家艺术家集体署名的贺礼,由托马斯.曼专程带来敬献给他。有人把他同达尔文、哥白尼、牛顿、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有人称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是影响人类进程的犹太人三杰;弗洛姆干脆这样评述:“伽利略曾打碎了人类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妄想,达尔文使人类生于上帝的幻想破灭,……弗洛伊德使人类丧失了对自己理想的骄傲。他洞察了人性之底蕴……”;有人还说弗洛伊德是时代的巨人和产物,“如果弗洛伊德还在摇篮之中,时代将可能产生出另一个弗洛伊德。”(E.G波林)西方学者都公认,任何人要了解现代西方的精神特征,都无法越过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说,它已经成为现时代不可磨灭的标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一个内容十分庞杂的宏大体系。总的来说,潜意识说、泛性说、人格说、本能说等是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部分,其中,潜意识说和泛性说又构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基石和核心。

  潜意识概念在精神分析学说中是不可动摇的最基本的理论出发点。同传统观念相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居于表层的很小的那部分,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在心理深层,是原始的盲目冲动、生物本能和被压抑欲望的储藏库。

  泛性说在精神分析中的位置极其重要。他认为,性欲是人的所有本能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欲求。在他看来,性欲概念是广义的,泛指人所追求的一切感官快乐,它不同于我们通常使用的含义。平时的意思只是生殖欲。人的性本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生殖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前生殖期又分为口唇期、肛门期和性器官期。在性本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首先爱自己(自恋情节),然后父母(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最后发展为生殖生殖期的异性相爱。他特别强调性欲在人的一生各个阶段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认为心理失常、创造活动以至于社会习俗、宗教、制度和人类各种行为,都出自性欲冲动的动机。

  要想全面叙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实在不是件易事。无论如何,他的学说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弗洛伊德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深层次心理问题,他提出“潜意识”概念(以及后来的“本我”等概念),突破了传统心理学只把人的意识当作研究对象的旧框框,丰富了心理学的内涵,对于提示人的内心世界的奥秘,扩大和深化人类对自身精神状态的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试图在新的范示下揭示人的个性构成以及文明与人格中的联系和意义,他从另一个侧面有力驳斥了当时机械论和自然主义对人格的曲解,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所揭示的个人精神生活的实质,以及个人同社会和文明的相互对峙,客观上具有对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的批判性质。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的独特的研究方法、途径和结论,仍然值得我们今天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清理和批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