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

  印度最古老的文学作品,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期形成的宗教诗集,是知识总汇的意思,也意译为《圣知》。《吠陀》共分为四部,其中以《梨俱吠陀》最早,约形成于公元前1200到前900年。梨俱意为颂赞,主要是祭祀时诵读的对神的赞歌,有的篇章也反映了雅利安人在入侵印度过程中与土著居民战斗的情况。《娑摩吠陀》是按音韵歌唱的诗歌集。《耶柔吠陀》是祭祀时祈祷用的文辞。《阿闼婆吠陀》是驱邪禳灾用的咒语。《吠陀》是宗教文学,婆罗门教和以后的印度教都奉它为宗教经典。其中某些诗篇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