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四,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第五,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不同国家或地区颁布的课程标准,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差异巨大,但同一个国家或地区颁布的课程标准,在上述各个方面则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各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各自特定的要求,在具体体例、风格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国目前的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前言(说明)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定性描述,阐述各学科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进行详细说明。 课程目标明确各门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内容标准按照学习领域、主题或目标要素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的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课程目标的三方面进行描述。 实施建议包括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各项建议力图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改善教学行为、变革学习方式、提高教材编写质量、体现评价的发展功能提供指导。 附录(术语解释)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解释与说明,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标准。包括术语解释和典型案例。 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是目标与教科书之间的中介过程,所以它既是目标具体化的关键,也是教科书规范化的关键,是教与学的依据。这就要求有慎重的研究和策略。 第一,研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结构、概念体系、基本理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以及相应的思想观念、态度、情感、价值、智力、能力等。 第二,研究课程体系中本学科的性质、意义、功能范畴,明确本学科的目标、内容范围。 第三,研究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特点,探寻本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之间的最佳结合方式。 第四,从大课程体系角度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本学科不同课程类型的综合功能,在分量、程度、程序方面进行限制。 (三)教科书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是为一定年级的学生掌握某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而编写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主要部分。 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完成作业,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定等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编写教科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实现统一的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教学用书。统编教科书对教学双方的教学主体性都会加大限制,而零散的标准也不利于达成培养目标的基本标准。在当代的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思想观念往往要求与之相适合的教科书,而教科书又往往与特定的教学方法相一致,这样就出现了内容与形式多样的教科书。 第一,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耐用,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第二,多样化的教学改革必然有多样化的教科书。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被称之为结构课程,教科书因此依照学科基本结构编写,它适合于发现法教学;赞科夫的改革被称为发展性教学,他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编写教科书,它适合于赞科夫与传统教学的抗争中所推出的新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三,教科书的内容应具有时代特征。布鲁纳以学科基本结构为核心组织教科书,充分关注了适应新技术革命以来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内容选择;赞科夫的改革明确主张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代替传统教科书。我国的教科书受传统课程稳定性、基础性要求的制约,长期以来,改革进程迟缓,这种情况在当代正发生着重大改变,教科书建设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当代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已不只是关注知识体系,而是充分关注与其直接关联的智力价值、发展价值,重视态度、情感、动机的价值。因此,在编写教科书时,要注意兼顾理智和情感,更新内容。 第四,教科书编写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的教科书编写形式往往比较单一,关注教与学的单纯形式改造,它注意到了科学逻辑顺序、学生学习心理、教授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因素。但当代教科书的变革首先是革命性地突破了以语言文字符号编制“书”的局限性,现代化教育技术创造了全新的另一类教科书,如录音、录像、软件、多媒体一类的教科书正成为高效教学的重要选择或重要补充。另外,许多教科书突出了可操作性、实践性、问题性,形式更为灵活。 第五,教科书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我国教科书的传统是关心教的需要,教程与教师参考书匹配是我国教科书的明显特征。当代教科书正吸取和借鉴国外以学生需要为着眼点的思路,一改传统的只关心教的需要,更注重学的需要;一改传统的只重视教程与教师参考书匹配,更注重教科书与学生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对“学法”的重视,教程也正在成为学程。
|
本文章共6页 第 1 2 3 4 5 6 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