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于所述,我们以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指向,它与教育方针、政策就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教育的价值规范,但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仍不能混为一谈的。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重在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它可能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但并不一定体现国家意志,更不具有法律效力。教育学影响教育实践主要是从教育理论、教育观念上提供指导。教育学虽然有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学并没有对教育方针政策的解释权,教育的方针政策也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观念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教育学学科地位与学科作用的消解。 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经验是具体的、生动的,值得珍贵的,但又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它蕴含着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但又未凸显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人们学习教育经验是重要的,但所要学习的是教育经验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生搬硬套教育经验的操作程序。在教育领域中并不存在可重复的活动过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离开教育实际经验教育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但不能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经验汇编,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而是要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乃至教育艺术,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既然,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的学科,所以,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作好教育工作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教育具有共性,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不同的社会里,由于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实际不同,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教育学。今天,我国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观念、特殊规律及教育的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书也试图本着立足中国社会现实及中国社会面对的国际社会现实,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探讨教育的实然与应然的思路来编写。当然,这只是主观设想,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则要看实际的编写结果。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科学,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了解它的历史,研究它的遗产,对于学习教育学,丰富与发展教育科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很低,人类的经验很简单,没有科学,也没有教育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人们的教育经验逐渐丰富,教育工作日益复杂,越来越需要对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对教育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教育学。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如《论语》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M.F.Quintilianus,35—96)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作有精湛的论述。我国丰富的教育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今日的教育服务。 |
本文章共7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