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RealPlayer 10.0
MediaPlayer 9.0
Adobe Reader 7.0
CajView 6.0
FlashPlayer
第二节 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说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还应争取学生家庭和街道、社、队等社会力量的配合,系统一致地去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的力量更大,教育的效果更好。当学生家庭和校外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学生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耐心细致地作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自觉地抵制和克服不良的影响,并作好学生家长工作以及社会上有关机关团体的联系工作,调动学生家庭和社会力量中的积极因素,去抵制和克服影响学生发展的消极的不良因素,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就教育来说,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自己的财富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不像用镜子来反映事物那样,它要求学生必须有自身的能动性。从直接意义上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要求,厌恶学习,懒于思考,心不在焉,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所讲的东西是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的。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到决定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是赞成或是反对,是积极行动或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在能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
  那么,人的能动性是怎样来的呢?客观环境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任务、问题或困难等),当这些客观要求为人所接受,就引起了人们的需求。需求分为生物方面的需求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前者是与维持人的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低级要求,如对营养、自卫、繁殖后代的需求。后者是体现着人的社会动机的高级要求,如对社交、劳动、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活动等的需求,它对人的学习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需求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总是代表着新的一面,它与人的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构成了人的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种内部矛盾的运动,就是推动人们心理向前发展的内因或动力。
  学生心理上的需求总是在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上产生的,如果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心理发展水平毫无联系,远远超过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或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丝毫没有差别,完全一致,都不能引起学生的需求、构成学生的心理的内部矛盾和推动学生的心理发展。譬如,向高中学生讲乘法九九表或向小学生讲微积分,是不会引起他们的需求的。在教育工作中,只有善于向学生提出要求,引起他们的内心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生命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心理活动使人们获得了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形成了各种心理活动的能力和个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人的生命活动和心理活动渗透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也就不断提高。人们只有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离开这些活动,就谈不上任何发展。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最后,还需指出,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它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展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我们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上来研究和把握各因素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本文章共4页       第 1 2 3 4  页
制作维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Copyright 20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