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RealPlayer 10.0
MediaPlayer 9.0
Adobe Reader 7.0
CajView 6.0
FlashPlayer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历史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历史,是人追求解放与走向自由的历史。根据人的发展和解放的程度,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三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对此有过集中而精辟的论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以此为主要依据,我们可将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是未来的理想教育。
  一、古代教育
  人类开始自己特有的发展历程之后,首先经历的是一个以各种群体纽带为依托的非独立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包括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漫长时期。马克思把这个阶段的特征概括为“人的依赖关系”。
  所谓“人的依赖关系”,主要是强调这一时期人的发展是以人与人之间的比较直接的依赖关系为依托的,这种依赖关系构成这样或那样的群体纽带,而个人就依附于这些特殊的群体之中,以这些群体的分子或成员的身份存在和发展,而不是作为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的个人进行活动。这种“人的依赖关系”,从社会关系体系来看是以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为基础的,并且与这些基本制度所借以存在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直接相关联。正是由于这些基本制度、基本关系以及自然经济形式的性质和特点,才形成了人的发展方面的这种特殊的依赖关系。而说到底,这一切又都取决于这一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马克思明确指出,“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这就是说,劳动生产力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生产过程以直接手工劳动为主要内容,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数量有限,分工从自然分工发展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部门间的社会分工,但在总体上说仍是粗线条的,社会生产的领域狭窄,交往很不发达。这样一种生产力水平,在最终决定着社会关系体系的状况并通过社会关系体系规定了这一阶段人的发展方面的“人的依赖关系”的同时,也通过它所决定的物质文化条件而直接影响到这一阶段教育的发展。
  1.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它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原始的教育。原始的教育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才能、技巧和道德品质;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家庭生活或氏族生活、工作或游戏、仪式或典礼等都是“每天遇到的学习机会”;从家里母亲的照管到狩猎父亲的教导,从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到照管家畜或聆听长者讲故事和氏族巫士唱赞美诗,“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自然的、非制度化的学习方式在世界广大地区内一直流行到今天;这种学习方式至今仍是为千百万人提供教育的唯一形式。”所以,原始的教育方式并不局限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有了学校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但那是极少数人的事情,绝大多数人仍然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教育的,这是古代教育的基本方式。
  2.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便产生了一部分人专门管理生产、掌管国事、从事文化科学活动的可能,使社会上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推动了生产,产生了文字,出现了科学艺术的萌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奴隶制的形成。正由于生产上出现了剩余产品和文化科学的发展,才为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因而,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学校自产生以后,便曲折地向前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对象、规模和种类都在逐步扩大和增多。
  3.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因而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没有阶级性的。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奴隶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所以,学校教育被奴隶主阶级所独占,所有的学校都是奴隶主阶级用来培养他们自己的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场所。根据《礼记》等书记载,我国在夏朝已有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学校的设立。但“学在官府”,政府的官吏和豢养的学者垄断了文化和教育的大权,奴隶的子弟是无权问津的。从学校产生的时候起,教育便具有了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还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选择与任用等方面。
本文章共4页       第 1 2 3 4  页
制作维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Copyright 20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