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RealPlayer 10.0
MediaPlayer 9.0
Adobe Reader 7.0
CajView 6.0
FlashPlayer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而也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具体地来说,生产力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能吸收多少人受教育,学习多长的时间,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们连吃、穿都没有,就无法从事教育活动。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比奴隶社会的教、封建社会的教育发展得快、规模大,其根本原因是采用机器生产,社会财富有了迅猛的增加,同时要求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人去从事生产。如果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必定要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否则,经济发展将因人才欠缺而受到影响。如果教育的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资金和人力,社会将会对教育进行调整,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这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制约作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培养什么样的人,既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所以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所以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问题。从工业发展史来看,文盲可以从事手工业劳动;利用蒸汽机接着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这什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的逐渐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量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核物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新的专业设置,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在14世纪以前,学校教育中自然科学的课程,一般只有算术、几何、天文等学科;到了14至16世纪,学校中增加了地理和力学;17世纪以后,又增加了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物理、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海底开发、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新兴的科学技术,逐渐纳入了学校的教学内容。至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则表现的更为明显。如物理、化学的实验,幻灯、电影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生产,广播、电视教学的出现,教学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当然,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因素,但这里所说的人,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当人还没有任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他只是一种可能的劳动力,要把这种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就需要依靠教育。马克思曾经说过:“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变为掌握科学技能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因而教育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越来越大。据统计,在机械化的初级阶段,在生产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是9︰1;在中等机械化程度时,在生产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是6︰4;在全盘自动化的情况下,在生产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是1︰9。现在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采用高效能的现代生产工具和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经济效益,起了巨大的作用。教育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特别是在新的技术革命引起的信息自动化生产的社会里,知识成了生产发展的强大的发动机,知识生产的扩大与提高,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一那,今天的教育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为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公认,这就更加说明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马克思曾经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但是,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因为任何人刚生下来时,都不会有什么科学知识,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高等学校由于学科设置比较齐全,许多学者专家集中在一起,许多学会、研究室也设在学校,科研力量比较集中,有利于开展综合性课题和边缘科学的研究,所以它是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把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此外,在中等和高等学校中,一般都有实验室、实验园地、校办工厂和农场,它们既结合教学进行实验和实习,又可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科学知识和技术。学校还担负着社会咨询工作,对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研究和解决,这都起着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作用。所以,现在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

                                                                   

本文章共1页       第 1  页
制作维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Copyright 20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