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RealPlayer 10.0
MediaPlayer 9.0
Adobe Reader 7.0
CajView 6.0
FlashPlayer
关于教育社会属性的论争

  教育社会属性的论争源于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在这场大讨论中,前后共出现了28种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社会实践说”和“特殊范畴说”等。
  (一)“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
  “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主要围绕下列3个问题展开论战:
  1.教育是否社会的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它是一种专事培养思想品德、传递知识技能的工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活动。“生产力说”认为,作为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的教育,是一种包括意识形态现象和物质现象在内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过程中不仅进行着精神生产,而且进行着劳动力再生产。
  2.教育与生产力的联系是直接的吗?
  “生产力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其联系的着重点在于生产劳动经验的传递和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上层建筑说”否认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有直接联系,认为教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而教育同生产力的关系则是间接的、有条件的,生产力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经由生产关系的中介和折光。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永恒性、生产性还是阶级性、历史性?
  “生产力说”认为,教育应被视为生产事业,教育在社会生活中,从其产生,就是在与生产斗争的密切联系中才得以存在和获得发展的。“上层建筑说”则认为,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是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阶级社会里,它是一个阶级范畴。
  (二)“双重属性说”与“多重属性说”
  “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各自蕴含的悖论,以及两者的论争,诱发了“双重属性说”与“多重属性说”。
  “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它从来就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传授一定生产关系所要求的社会思想意识;另一种是传授与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教育本来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
  “多重属性说”批评说,不能把教育分成两截,这种区分不能反映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社会实践性等的统一;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的、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增殖和更新它的形态,形成教育的多质的、多层次的、多水平的本质属性。
  (三)“社会实践活动说”与“特殊范畴说”
  “上层建筑说”与“生产力说”企求把教育在社会结构理论中“定位”,并未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看来,沿着这样一条思路走下去,只能“蚕茧自缠萦”了。于是,一些研究者探赜索隐,提出了“社会实践活动说”与“特殊范畴说”,力图对教育本质作出另外一种不同的解释。
  “社会实践活动说”一开始是作为“上层建筑说”中“教育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悖论出现的。它认为不能把教育作为观念形态,唯物主义的观念形态是第二性的,而教育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所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是两码事;作为促使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主要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范畴说”认为,“社会实践活动说”是对教育职能的外部表现的概括,而不是对教育的内在矛盾特征的揭示。把教育的本质定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很难说明教育与文学、艺术、道德等其它也具有培养性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差异。持特殊范畴说的论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范畴,具体表现在“教育是传递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工具上”。
  此外,还有“基本属于上层建筑说”、“生产部门说”、“非生产部门说”、“统一说”、“桥梁说”、“生产实践说”、“精神实践说”、“人类加速自身建构与改造的实践说”、“培养人说”、“社会化说”、“个性化说”、“个体社会化完善化说”、“促进人的类本质类属性的途径说”、“传授知识说”、“能力传递说”、“产业说”、“非产业说”、“相对说(转化说)”等。另有几种影响较小的,如“生产力之母说”、“影响灵魂说”、“社会遗传说”、“社会生活说”等。
  教育的本质或者说社会属性问题,在教育理论研究中曾经兴盛一时,现今逐步冷却下来,并非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共识,也并非教育理论不再需要探究这一问题,而是研究者逐步认识到运用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是有困难的,而另辟蹊径所进行的探讨又缺乏理论上的佐证和精深的说明;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逐步转化为教育与市场经济相互关系特别是教育经济属性的研究。

  资料来源:瞿葆奎、郑金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与教育观念更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观念变革寻迹》,《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年第3期。

本文章共1页       第 1  页
制作维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Copyright 20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