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RealPlayer 10.0
MediaPlayer 9.0
Adobe Reader 7.0
CajView 6.0
FlashPlayer
第二节 教育目的观概览

  行为主义教育认为,既然环境和刺激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旨在改变人的行为进而改变人性的教育,当然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从行为主义教育的社会立场来看,改变人的行为和人性的真正目的,还在于使人能够适应和改造社会现实。结构主义教育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变化的,同化和调节是个人适应环境的两种方式。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否则人就不可能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既然如此,以促进个体认知结构变化发展的教育,自然也要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变化发展。结构主义教育还认为,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因而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教育之所以要适应儿童和适应环境,其根本目的还在于促进教育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实用主义教育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将变化的哲学推行到对教育的研究中,使教育理论基本上从神学或先验的哲学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按照实在的本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这一科学观点,教育也永远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真、善、美的永恒标准,也没有适应这些永恒标准的永恒的教育;世界上同样没有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教育就是人的发展、人的生长和人的经验的不断改造。正因为此,杜威才要求教育家们反对“一般的和终极的教育目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实用主义教育极为重视教育目的社会适应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实用主义教育还十分重视教育目的心理适应性,即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心理现状与心理需要。总之,在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看来,任何教育目的都不是教育者自己的任意创造,而是适应和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需要,进而最终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合时性”与“贴切性”,即教育时时贴近变化中的现实,是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重要特征。
  2.重视教育目的功利性
  这里所说的功利性,即有用性。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不反对教育的个人功利价值,但更重视教育的社会功利价值一些,尤其是物质功利。科学主义所讲的人,并非是抽象的和超脱于现实的人,而是现实社会中此时此地的人。因此,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反对抽象地谈论教育目的就是一个人全部能力的和谐发展,反对教育目的就是抽象确的人的自我实现,认为离开了对社会有用来给教育目的下定义,就无法说明教育目的的意义。
  实用主义在谈论具体的教育目的时,特别强调教育对社会的有用性。杜威指出:“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社会生活的形成。”在杜威的晚期著作里,他对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显得更加重视,认为个体“不是因自身而存在,他生活在社会里,他为社会而生活,他依靠社会而生活,恰如社会只能存在于组成社会的个体之中”。杜威始终反对卢梭式的醉心于儿童内在发展的浪漫主义教育倾向,他希望个人的教育目的基本上是受工业和政治的社会效率的需要所制约的。杜威的一系列著作都表明,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具有明显的功利倾向,即教育必须对个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有用。在50至60年代的学科结构运动中,各西方国家的教育目的更显示出了它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个运动背后的教育目的观,具有明显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功利主义色彩。为了在“冷战”中击败苏联,美国等西方国家把提高国家竞争力更多地建立在了依靠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的基础上。美国教育家丘奇(R.L.Church)要求,在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方面,教育必须培养出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专家,以使美国能够保持对苏联的技术优势,或者说,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能够赶上苏联;在经济上,教育必须成为刺激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力因素,以在世人面前证明美国优于苏联;在文化、精神和社会各方面的斗争上,教育必须能够证明美国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使人们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以把国家上不结盟国家争取到美国这一边来。
  3.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向学校提出了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科学技术逐渐在学校中获得了较高的地位。而且,科学技术教育的兴趣并没有局限在方法论上和形式训练方面,而是逐渐朝实际应用方面发展。未来决定于科学和科学思维,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思想家的重要特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加之“冷战”的刺激,科学技术教育的地位迅速提高。五六十年代波及全球的学科结构运动,就充分反映了各国、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对科学技术教育的重视。
  西方国家五六十年代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和加强,除了在课程中加大科技内容的分量外,还对科技教育本身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一改革,主要是伴随着学科结构运动而展开的。改革首先所要涉及的无疑是科技教育的目标。改革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系统和具有相当难度的基础理论和抽象原理;二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改革反对一般地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反对去掌握那些繁琐的事实材料,而是倾向于使学生掌握比较抽象的基础理论和科学原理。之所以强调基础理论和科学原理的掌握,除了以此提高学生广泛的适应能力外,在教育目的上的另一个重要之眯,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辞智力。在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五六十年代,美苏等大国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能否在“一场脑力战役”中保持“世界的领导权”。这一时期的要素主义批评美国教育的主要缺陷在于对“优秀智力”和“心智训练”的漠不关心,认为要使美国在科技领域保持世界的领导权,必须坚持严格的学术性教育,以培养出大量高智力的科技人才。
本文章共7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制作维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Copyright 20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