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RealPlayer 10.0
MediaPlayer 9.0
Adobe Reader 7.0
CajView 6.0
FlashPlayer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学生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体力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学生的德、智、美几方面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发展,既各有特点,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又相互联系,统一构成学生完整的素质结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
  第四,创新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要完成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优秀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立在普遍的人的创造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成长,为整个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五,主体性。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出发,素质教育不能把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看作知识学习的主人;不能仅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作为包含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完整的生命体。它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为学生指导完整人生,要形成学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风貌,使学生成长为社会生活的主体。需要指出的是,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并不是只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不重视社会发展需要。成熟的教育科学认识中要防止矫枉过正,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真分析可以发现,“应试教育”一方面不尊重人,另一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应试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扭曲了人的发展,才引发了对“应试教育”的批评。而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了。
  第六,可持续性。当今时代,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新变革,促进了人类生产能力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则直接形成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在终身教育时代,惟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并创造未来。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能力。义务教育阶段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使他们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去创造未来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本文章共7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制作维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Copyright 20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