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在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中介”的转化作用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有时并不是直接地、一次性的,而是通过一定的中介间接地实现的。其中,“组织者”就是未知转化为已知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和桥梁。根据奥苏贝尔的经典解释,“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与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但以学生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在奥苏贝尔看来,“组织者”最宜于在两种情况下运用:第一,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让学生先学习这个“组织者”,以便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这样的组织者被称为陈述性组织者。第二,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这些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则可以设计一个指出新旧知识异同的“组织者”。这种“组织者”被称为比较性“组织者”。从形式上看,“组织者”可以是一条定律、一个概念,或一段概括性的说明文字。后来梅耶发展了奥苏贝尔的思想,提出用具体形象化的模型作为“组织者”。对学生来说,这种“组织者”确实很重要,有了这种“组织者”,就可以避免把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过程变成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的“纯概念游戏”或纯抽象概念的联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不同形式的“组织者”,并运用“组织者”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利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二、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和认识手段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学生正是通过语言符号系统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专职教师、专用课本、专有设备等媒体去认识客体。其中,主要的媒体是教师和课本,黑板、粉笔、仪器等设备是教育的辅助手段。显然,教师的语言是符号,课本的文字也是符号,教育设备的使用也不能脱离教师的语言和课本的文字而另搞一套。教育过程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就必须处理好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语言符号作为一种中介系统,既与客体发生联系,又与主体发生联系。语言符号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认识主体观念地掌握客体的中介和工具,在于它具有“一种三元关系:符号、意义、指称”。由于这种三元关系,它能够作为一种对主体来说有意义的指称而既与一定客体的信息内容相联系,又能为主体的思想所理解和容纳,从而成为主体指称客体的中介。语言符号首先是作为一种指称而与客体的内容发生关系的。符号与客体的关系,就是指称与被指称者、标志与被标志者的关系,一定的符号代表着一定的事物。而代表了一定事物的符号又作为一种对主体来说有意义的指称物而与主体发生联系。对于主体来说,符号是有意义的,符号的意义代表了一定客体的信息内容。客体的信息内容作为符号的意义为主体所理解和掌握,便转化成主体的思想和观念。主体直接地掌握了符号的意义,便间接地认识和掌握了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内容。因此,在直接面对符号的认识活动中,唯有符号的意义才是人们所真正关心的东西。 同时还应当看到,主体通过符号的意义来认识客体,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即主体必须懂得符号的意义,具有将符号观念地转变为客体的译码能力。符号充当着主体观念地掌握客体的中介,只是对那些懂得符号意义的主体而言的。而某种符号获得何种意义,在一开头完全可能是偶然的、任意的。“但是这个被人(常常不是一个人)创造的符号,一经交换信息的社会群体公认——所谓‘约定俗成’——和使用,它就不带有任意性,而成为一种公共准则或社会准则了。”这种创造符号的任意性和使用符号的规定性对主体的译码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主体的译码能力,必须重视主体对符号意义的把握。 但是,人对符号意义的把握,必须借助符号的物质形式来达到。在认识活动中,符号的物质形式作为现实可感的物质实体,首先作用于人的感官并引起一定的神经脉冲信号,它们携带着符号的意义,经过人脑的“译码”便获得或呈现出了这种意义所代表的客体的信息内容,形成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因此,符号的物质形式是人们把握符号意义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 根据上述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要促使学生借助于语言符号的中介来获得知识、认识客体,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符号的意义。为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符号的物质形式或符号本身,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透过符号的物质形式来把握符号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译码能力。读、写、算的基础对学生之所以非常重要,就在于它们与符号和意义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虽然有不少学生因未能很好地掌握符号的物质形式而影响了知识的学习,但更普遍的问题则是不少学生掌握了符号的物质形式而未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这些学生实际上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知识,他们所掌握的不过是一些文字符号而已。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符号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符号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之间建立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概念或命题的联系。这两种联系也是区别理解符号意义的意义学习与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的两条标准。 |
本文章共5页 第 1 2 3 4 5 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