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RealPlayer 10.0
MediaPlayer 9.0
Adobe Reader 7.0
CajView 6.0
FlashPlayer
第三节 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规律性

  布鲁纳正确地指出:“应当承认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相互补充的性质。”这种互补关系表现为:一个人往往通过直觉思维使一些问题获得解决,而这些问题如果借助分析思维将无法解决,或者充其量也只能慢慢解决。这种解决一旦用直觉方法获得,可能的话,就应当用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同时,把它们看作这种检验的有价值的假设。根据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关系,针对教育过程片面强调逻辑、忽视直觉的倾向,我们在处理逻辑与直觉的关系时,当前应适当突出强调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正如布鲁纳所指出的:“在我们向学生揭示演绎和证明这种更传统的和更正式的方法以前,使其对材料能有直觉的理解,可能是头等重要的。为此,应当做更多的工作去发现从最早年级起便开始发展学生的直觉天赋的方法。
  三是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人的心理要素,按照自觉程度,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别。意识在人的认识和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因此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有的人甚至把意识和心理相等同,从而忽视了无意识心理的存在和作用。但是,自从弗洛伊德(S.Freud)的心理学理论产生以来,无意识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医学、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等领域的重视,这也是一个基本事实。一般来讲,无意识是指潜藏于人的心底而未被人自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如是说,如是做,连自己也“莫名其妙”,这便是无意识所使然。即使一些深思熟虑的言行,无意识心理也在悄悄地参与自觉意识的酝酿、选择、判断过程,暗中与自觉意识相互作用,并对自觉意识发生特殊的影响。无意识对人的意识行为起何种作用以及作用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暗中相互作用及其程度。虽然现代科学还没有揭示这种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形及其活动规律,但这种相互作用的存在是肯定的。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但它也要受学生的无意识心理的影响,学生的无意识也会在暗中与意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并根据无意识与意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保加利亚心理医生洛扎诺夫首创的“暗示教学法”,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四、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青少年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最迅速的时期。教育过程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增长和心理发展,而且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和体质增强。为此,必须处理好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般来讲,学生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身体(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心理发展离不开身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对身体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在这两个方面的联系中,前一方面是基本的。历史上有不少教育家注意到了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联系。苏格拉底曾说道:“即使是在思维过程中,体力的使用似乎减少到最低限度,但严重的错误之可以追究到不健康的根由,乃是常识中的事。”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最早提出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并把体育即身体的训练放在智力训练之先。在西方,“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一句话,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引用过,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则把它作为儿童教育的一条基本原理,并详细论述了强健的身体对促进学习、工作和人生幸福的了意义。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中,也有人注意到了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联系。相传孔子教学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记》中提出了“藏、修、息、游”(学习时,努力进德修业;休息时,可尽兴游玩娱乐)的道理。在封建时代的一些杰出教育家(如宋代的胡缓、明代的王守仁、清初的颜元等)的办学言行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习文与习武、读书与文体活动交替组织的记述。
  如果说古代人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尚且注重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联系,那么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则更应该自觉地重视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一方面要求普通劳动者既要用手劳动,又要用脑劳动,做到手脑并用;另一方面要求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既有广博情深的知识,又有熟练操作精密仪器的技能技巧,做到心灵手巧。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步缩小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大大加强了人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联系,从而对教育过程提出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章共6页       第 1 2 3 4 5 6  页
制作维护: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Copyright 2007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