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形成】

  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一、前道教时期
  先秦到东汉中叶,是道教萌芽和积累的时期,很多民俗的因素开始积累,这是道教形成的基础。
  一是鬼神崇拜。
  二是祭祀之法。
  三是神仙之说。
  四是方术方士。
  五是黄老思想。
  六是谶纬学说。

  二、道教的出现
  从甘忠、张道陵、张鲁、张角等活动来看,他们在建立宗教之初,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思想体系,只是靠着天下太平的想象、治病救人的实践来吸引信众。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后,才重组资源来进行理论建设。他延续了两汉的传统,继续将老子神圣化,不仅使老子成为神仙和教主,而且使《道德经》成为宗教的思想资源和文献资源。具有了教主、教义、教团和信众,这使五斗米道逐步成为一个影响甚大的宗教形态。

  

  三、道教的形成
  东汉中期,魏伯阳作《参同契》,把周易、老子、庄子融合到一块,谈神仙方术的不易之法,尤其重视炼丹、养生之说。这本书,在思想上,可以看成是魏晋玄学的先导;在宗教上,却是丹道学说的基础,被视为千古丹经的鼻祖。
  

  到了东晋,葛洪把丹道学说加以完善。
  
  与葛洪类似,南朝陶弘景进一步丰富了道教的思想体系。
  
  北朝寇谦之则通过完善组织,使道教神仙谱系系统化。
  南朝宋的陆修静则改革教团组织。
  在南北朝时期,道教组织完善了,教义丰富了,炼丹学说成形了,祭祀方式规范了,神仙谱系建立了,道教所应具备的全部形态、仪式、组织、经典和教义,已经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可以说,道教作为一种成熟的宗教形态,已经确立。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进入 道教的发展 环节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