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微型小说欣赏与创作

一、什么是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千字小说、一分钟小说、快餐小说、瞬间小说、袖珍小说、拇指小说、掌上小说、超短篇小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论文学》)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着类似超短篇小说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说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是源于美国。”现在一般认为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是创始人。

二、微型小说特征

  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3000字。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耐人寻味。
  新:指的是立意、手法新颖,广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艺术体裁的长处。
  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
  奇:指的是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下面讲情节模式时再谈。
  美国小说理论家罗伯特•奥佛斯特提出微型小说的三要素:立意新奇、结构完整、意外结局。

三、微型小说的创作方法

  1、矛盾错位:即两个事件、两种行为或两种情感的反向发展。微型小说的一个创作原则就是——努力设置和建构“矛盾错位”。小小说中一般  要求具有一对或两对“矛盾错位”。《书法家》中的局长能漂亮潇洒地写出“同意”两个字,却写不好别的字。《立正》中的主人公不想听到“蒋介石”三个字就立正,可是却无法控制;训练他的解放军没有打他,文革中却被红卫兵打成了残废。陈村的作品《陈村报告会》(《小说报》1989年第19期):真陈村作报告失败,而假陈村作报告却大获成功,两个人物在同一行为方式下的错位。
  人物与人物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或者一个人物的前期与后期之间,一个事件的开端与结局之间形成反差错位。构思模式是:“应该的却出现不应该;不应该的却出现了应该”
  2、技白当黑:作者在描述事物时,故意留下一些未写的“空白”,让读者在“空白”中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如《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省略了很多过程的叙述,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加上奇特的表现手法,简单而又容量极大。《专家》一个酒协会举行入会考核,这时杀出个自称“品酒专家”的人,作者只是描写到他长得圆头圆脸,而其尊姓大名、何方人士都不交代。但是很快这个人就把所有人震了。他不但能品出酒的等级,还能辨出是什么地方产的酒。文章快到结束时,一个人说到“一个小时前,这个人是我们地区的人事处长……”小说只写到这里,而对这个“人事处长”为什么被罢官,他又是如何掌握如此高超的品酒技术,作者有意留下“空白”,但读者很容易在这些“空白”中有所联想。这就是微型小说的魅力,正如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以及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
  3、切取焦点:通过某一聚焦点把几个不同时间的场面、事件凝聚成一个单纯的情节。也就是把横向的切面展开与纵向的情节进展由某一个“点”结合起来,关键是选择这样一个“点”。微型小说把握生活就是“以点制胜”,将社会生活内容和自己认识评价凝聚在某一个“点”上,也称作“镜头小说”。
  梁多容在《微型小说写作》中曾指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微型小说有闪光点。微型小说是镜头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它要求情节单一,刻画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应该是一次瞬间聚焦,使聚焦后获得是一个闪光点”“没有这个闪光点,微型小说便没有聚能反应,其人物将是平庸的,将失去生命的光彩,不会产生震撼人、感染人的力量。”
  这个闪光点、凝焦点不是局部性的点缀,而是全局性的艺术枢纽,凝结全篇的焦点,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
  这个聚焦点常常表现为某个核心细节,比如《立正》里国民党士兵一听蒋介石三个字就立正,抓住这个细节写了两个场景,但反映出主人公悲惨的一生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这个聚焦点也可以是某个道具,让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笔记》中的笔记,《多宝箱》中承载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箱子。

四、情节模式

  情节要素在小小说中比较重要,模式如下:
  【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方式有三种:
  (1)“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造成悬念,引起兴趣。。
  (2)开门见山,进入情节。
  (3)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
  【中间】微型小说追求矛盾错位,追求大变化、大反差,反转。这种情况下,如何安排结构?
  (1)单一反转结构:构思框架A→-A(类似圆圈似的情节线索)
  描写对象的行为动机与最终的行为效果刚好相反,构成了“A到-A”式矛盾反差,即主人公的行为反作用到主人公自己身上,制造了一种自作自受、自己搬石头打自己的脚(-A)的效果。如《书法家》。
  (2)递升反转结构:在反转前作足艺术蓄势再下跌陡转。构思框架A→…→-A。如许行的《钱包》(2005年授予“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
  《钱包》的情节结构分析:
  A.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钱包被偷)
  →他立即用英语大叫:“Wallet,Wallet!”撞他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追)
  →他奋起直追,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站下,把钱包拿出来。”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猛追)
  →他以百米速度猛追。那个撞他的人绕着树跑,想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他也绕着树追。眼看着马上就要追上了,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绕树追)
  -A 他捡起钱包回到自己的住处。当他打开钱包时,才发现钱包不是他的,里面有800多元美钞、几枚硬币和一张工资结算单。原来那个撞他的人也和他一样是在饭店里打工的。他看看自己的裤子才猛然想起,早晨起来时换了一条裤子,自己的钱包还在原来裤子的兜里。(追回的钱包才发现不是自己的)
  “追回钱包”的单一事件经过这一步比一步猛烈的行动描写达到情节高峰,作品的紧张气氛被渲染到顶点。然后情节突然反转,追回的钱包原来不是他的,而是对方的。这就叫递升反转。递升的作用在于使后面的反转来得更加出人意料,递升得越高,变化和反差越越大,对读者的审美刺激就越强。
  (3)多重反转结构:作品的矛盾变化不仅是一重,而是二重以上,构思框架A→-A→A→-A…-A,如(美)凯特·肖班《一个小时的故事》(有四个情节发展的艺术层次)
  A 马莱德夫人突然获悉她丈夫在铁路事故中难。
  -A马莱德夫人不仅没有表现出悲痛欲绝的神情,相反却还有一种挣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的喜悦。
  A 马莱德夫人的丈夫布伦特雷·马莱德先生突然回来了,原来关于他遇难的死讯是失实的。
  -A 马莱德夫人那短暂的喜悦刹那间化为乌有,她承受不了这种巨大的心理反差,心脏病突发猝死。
  该悲则喜、该喜则悲,这样三次大的情感反转,让故事情节一正一反一正一反地连续发展,造成了不是一般化的反转效果,审美“速率刺激”,戏剧性的情节揭示了美国社会夫妇关系的危机。
  (4)波状曲转结构:在单一事件中互相之间发生了误会,形成悬念,情节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出现多次波浪似的曲转。构思框架A→B→C→D
  刘继纯的《掮客》(教材第97页)
  A一个中年寡妇的难言之隐
  B女儿的“男朋友”总来家里帮忙
  C女儿和“男朋友”相处不错,但男朋友的身份可疑,这个男的到底是谁?
  D原来这个男朋友是女儿介绍给妈妈的老伴
  多重反转与波状曲转:都通过增加变化的“量”来构成艺术反差。在微型小说短小的篇幅里,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多层次的艺术变化。
  (5)双线碰撞结构
  以上介绍的四种结构框架,都是针对单一事件构成的微型小说,这种单线结构即一条线索,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单一性构思原则。此外微型小说中还有“双线碰撞”结构:两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一条情节线索,这两条线索可能平行发展,也可能交叉发展,在作品的最后一个细节单元(也可能在某个特定的细节上),两条线索发生碰撞,交织在一起。关键在于两条线的碰撞,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这个碰撞点展开,都是为了这个碰撞点。两线一碰憧,事件真相大白。《麦琪的礼物》,一条是妻子的线,一条是丈夫的线,碰撞点礼物拿出来却没用: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
  【结尾】结尾宜巧,要“回眸一笑”。主要有三种:
  (1)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立正》“天啊!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上的身体微微一动,两腿并在了一起。”
  (2)戛然而止,含蓄隽永。200多字的《书法家》,局长在书法展览会上应邀写两个拿手的好字“同意”,面对惊叹和要求只好无奈地说:“能写好的数这两个字……”这样结尾,韵味无穷,艺术容量很大。《专家》“一个小时前,这个人是我们地区的人事处长……”《笔记》“A教授很疲惫,他很想睡一会儿,但是还有无数饥渴的眼睛在等待着他……”
  (3)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欧·享利式结尾”,抖包袱,亮底牌。
  《警察与赞美诗》,流浪汉苏比干了几件坏事却无法实现犯罪入狱的计划,最后在教堂前听了赞美诗,灵魂得到净化,准备重新做人,却反而被抓进监狱;
  澳大利亚泰格特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光添彩。但是一天靠窗的病人呼吸急促,角落病人目的达到了,他抬头朝窗口望去:It faced a blank wall.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一个小时的故事》“医生来时,他们说她死于——惊喜过度而死”
  出其不意中嘎然而止,回味无穷。这种结尾方法在小小说中运用比较普遍,但是并不是说小小说的结尾都要来个突转,而是随着情节、人物的发展而自然引出,新奇而不突兀,含蓄而藏有深意,否则就会造成公式化,模式化。
  总结:小小说的情节设置应注意什么?
  (1)情节要曲折,但要合理,必须为主题而服务。
  (2)人物尽量要少,忌关系复杂。
  (3)语言要凝练,忌大段人物对话。
  (4)开头直接入题,忌迂回曲折
  (5)结尾往往出人意料,而又于情理之中

  最后以我喜欢的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中的话结束小说单元,以供学生们对小说这一文体有更深入的体察。
  “所谓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个体偶在的喃喃叙事,就是小说的叙事本身,在没有最高道德法官的生存处境,小说围绕某个个人的生命经历的呢喃与人生悖论中的模糊性和相对性厮守在一起,陪伴和支撑每一个在自己身体上撞见悖论的个人捱过被撕裂的人生伤痛时刻。难受的时候,听一个命运相似的人的故事或讲讲自己经历的故事,心里就好受多了。小说呢喃叙事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过去教堂里喃喃祈祷的时间和空间。”
  “而小说的喃喃叙事还可以培育自由的伦理感觉和品质。因为小说的天职是反专制主义的。建立在唯一真理之上的世界,与小说的模糊与相对的世界两者由完全不同的方式构成。专制的真理排除相对性、怀疑、疑问。”
  “小说既不是供人茶余饭后的消遣嚼物,也不是社会革命的动员工具,而是重新描述人的道德可能性,寻求在不确定的人生可能性中可能生活得幸福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