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写作

一、消息写作

  所谓消息就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体裁,狭义的新闻就指消息。新闻的其他文体,通讯、评论、特写等都是消息的延伸、扩展和变化。一篇完整的消息包括六个部分——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背景。在这几个部分中,我们重点讲解“导语”的写作。导语News Lead,是消息的领先部分、开头部分,可以是一句话,或一两段,最多不要超过四段。梅尔文·门彻认为“导语让读者知道下文的内容。”“有效的导语满足两个要素:它抓住了事件的实质;它吸引读者或听众为该报道停留。”(《新闻报道与写作》126页)
  导语主要作用:
  1.抓住新闻事实的本质,开门见山地加以揭示,以便让读者尽快知道下文的内容,使人“一眼便知”
  2.恰当使用各种有效的报道手法,吸引读者或听众“一见钟情”,为该报道停留
  3、组织报道内容,为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
  导语写作要求:
  1、突出核心要点
  西方新闻写作提倡“主-谓-宾”的句子结构。梅尔文·门彻说“主-谓-宾结构非常有效,它与记者构思导语时的思维方式一致,记者试图找到导语时,会问两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与谁有关?它就是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 下面我们用“主-谓-宾”结构找出下面材料的核心要点
  (1)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标准降为500元至1500元;住宅电话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起重的本埠的平信由每20克 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参考答案核心要点:①电信费、邮资3月1日起调价,价格有降有升。②3月1日起邮资上调,电信费有升有降。
  (2)美联社  萨莫亚•阿庇亚3月30日电    南太平洋有史以来最猛烈、破坏性最大的风暴,于3月16日、17日横扫萨莫亚群岛。结果有6条战舰和10条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亚小城的海滩上搁了浅。与此同时,美国和德国的143名海军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则在远离家乡万里之外的无名墓地上。为自己找到了永远安息的场所。(这是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写的一篇消息的导语,后来被奉为“六要素”式导语的典范,即第一代导语(19世纪60年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典范之作。也叫全要素导语、晾衣绳式导语。)
  核心要点:美国和德国的143名海军官兵在南太平洋萨莫亚群岛遇难。(属于第二代导语即部分要素导语)
  我们来看两则“总统遇刺”的报道:
  今晚大约9时半,在福特剧场,当总统正同林肯夫人、哈里斯夫人和罗斯本少校同在私人包厢中看戏的时候,两个杀手突然闯入包厢,向总统开了一枪。
  —— 1865年4月15日《纽约先驱报》(属于第一代导语)
  肯尼迪总统今天遇枪击身亡。
  —— 1963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属于第二代导语)
  20世纪30年代,由于电报在媒体报道中的应用,防止电报突然中断,记者开始改变传统写法,出现了“部分要素导语”,即从六要素中选取一、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突出地写入导语,其余的要素则可以放到下文或结尾部分去交待。即使发稿中断,也不影响主要新闻事实的报道。第二代导语特点:简短有力,先声夺人,迅速吸引读者的兴趣,传递信息快,适应了“时间短,随手翻”的读者阅读习惯,至今也是导语的主要形式。
  2、充分揭示事实的新闻价值
  找要点是第一步,也是基本功,接下来就是找“特点”,即找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这需要新闻职业敏感,需要一定的实战积累。学生习作“10月30日下午3:00,“新闻传播学前沿论坛”在教四楼101教室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 × ×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讲座---“中国电视内容产生的潮流与趋势。”
  分析:这类导语在你们写的消息中很常见,有事实,主谓宾都有了,有核心要点,但是没有什么特点。
  比如“昨日我市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这是新闻的要点,但不是特点;空难报道,“什么时间在哪里什么飞机失事”,这是核心要点,但不是特点;国际新闻写作如何突出新闻价值?我们看一条国际新闻:2001年3月11日,具有1500年历史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塔利班炸毁。这个发生在阿富汗的新闻怎么写才能吸引中国人,怎么更有新闻价值?记者百度搜索:巴米扬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仅次于中国的乐山大佛,而且唐玄奘取经时,曾经在这里朝拜,烧香多年,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记载。搜索到这些信息,导语就有了切入点:“与中国乐山大佛齐名的巴米扬大佛遭厄运”;“唐僧取经路上最珍贵的佛像遭厄运”因此,写国际新闻的技巧,就是让事件和中国发生关系。
  要点是核心事实,特点是最有新闻价值的与众不同之处。把握住事件最突出、最不寻常的特点,就找到了导语的切入点,找到了最吸引读者的要素。
  3、吸引读者
  如何吸引读者?行动性导语更吸引人,可以把“非行动性导语”变为“行动性导语”。比如下面的“非行动性导语”
  ①昨天“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在人民大会堂揭晓。
  ②中国外交部今天对印尼局势表示关注
  改为“行动性导语”
  ①中国人只有一半能说普通话,同时有四成人看不懂繁体字。这是昨天在人民大会堂揭晓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
  ②印尼排华迫使中国决定撤离大批驻印尼的华侨。
  4、行文简练
  新华社对好导语的要求,不超过120字;美联社70年代要求电讯不超过35字,80年代要求25字以下;法新社:30到35个字。
  [原句]今天上午11时20分左右,西安市一家商场楼内发生爆炸。这家名为“炭市街鲜鑫水特产副食品蔬菜综合市场”,是一座三层大楼,地处市内较繁华的西一路中段的北侧。爆炸发生时,一声巨响,血肉横飞,惨状目不忍睹。警方闻讯后,迅速封锁了现场,展开勘察工作
  [修改稿]今天上午11时20分左右,西安市一家商场楼内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9人受伤,警方初步锁定嫌犯,动机是报复。
  [原句]今天清晨,当天津千家万户拧开水龙头,从二百多公里外引来的滦河水源源流淌的时候,海河两岸的群众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奔走欢呼:“滦河水真甜啊!”饮水思源,到处响起《献花歌》的嘹亮歌声:“金色的秋天飞彩霞,彩霞化做鲜艳的花,鲜花献给解放军,它把我们的敬意来表达。”

  [修改稿]滦河引清水,人民品清茶,天津230万户人家每户免费供应50克龙井茶。
  因此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①突出显示核心要点——要点;②充分揭示事实的新闻价值——特点;③吸引读者——表现手法;④简练 ——语言。根据这四点要求修改下面的导语。

  ①××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记者李文蕊) 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10月22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000余名2009级新生赴大兴高校军训基地开展军训期间,部分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10月26日,一名新生因病情发展送往区医院救治,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7日死亡。(中国广播网)
  修改稿: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王思海)经卫生部授权,北京市卫生局28日晚发布消息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学生患甲型H1N1流感医治无效死亡。该校28名学生咽拭子被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②本报讯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情况时说,“司法工作人员执法犯法,社会影响尤为恶劣,必须严惩不贷。”
修改稿“司法工作人员执法犯法,社会影响尤为恶劣,必须严惩不贷。”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情况时说。
  ③本报讯 2008年全国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昨晚揭晓,揭晓晚会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隆重举行。当选运动员名单和得票数如下:郭晶晶,1234567票,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连续在两届奥运会上包揽单人和双人3米板金牌的选手。
  修改稿:两届奥运冠军郭晶晶,昨晚荣登2008年全国十佳运动员榜首。由首都20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2008年全国十佳运动员评选活动昨晚揭晓,揭晓晚会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隆重举行,郭晶晶作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连续在两届奥运会上包揽单人和双人3米板金牌的选手,以1234567票领衔群雄镑
  ④中新网10月28日电 据台湾“今日新闻”27日报道,振奋的考古学家宣布一名考古猎人在英国多塞特与东帝汶之间的侏罗纪海岸发现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水中生物。这是一具古生物的化石骨架,估计身长18公尺,重12吨,咬合力量是陆上霸王龙的四倍。
  修改稿:中新网10月28日电 据台湾“今日新闻”27日报道,考古学家宣布发现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水中生物。一名考古猎人在英国多塞特与东帝汶之间的侏罗纪海岸发现了这具化石骨架,估计身长18公尺,重12吨,咬合力量是陆上霸王龙的四倍。
  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导语的写作要求(153页)
  ①找到报道的最重要因素;
  ②确定用直接式导语还是延迟式导语更适合事件;
  ③使用主-谓-宾结构;
  ④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
  ⑤保持导语简短,单词在30-35个以下;
  ⑥使导语具有可读性,但是不要为了可读性而牺牲报道的真实和准确。
  梅尔文·门彻指出导语的两种类型,即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
  直接式导语:从正面直接切入事实主题,是其他样式的基础,常见为概述式;
  延迟式导语:非直接切入,延缓新闻要素的提出。不同的手法形成不同的样式,比如评述式、描写式、引语式、悬念式、假设式、借用式、比喻式等。
  请把下面的两个概述式导语改为延迟式导语:
  ①昨天下午两点,我校教四楼104教室门锁突坏,两名迟到的学生被困教室外。随后,工作人员赶来,撬开门锁,教学得以正常进行。
  ②临近中秋节,在天津市家乐福超市南开店里,每天有将近5万人来参观一个1吨重的月饼。
  ①改为悬念式:昨天下午两点多,教四楼104教室门外,一个工作人员拿着一把斧子不断地砸门锁。本是安静的上课时间,怎么会出现如此的噪音?
  ②改为假设式:1吨重的月饼你见过吗?你吃过吗?临近中秋节,在天津市家乐福超市南开店里,每天有将近5万人能一睹这个大月饼的“风采”。
  休·A·马利根说:“当着手实际写作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即使已经干了这么多年,也仍然不知道是向街道的这头走,还是向街道的那头走;不知道是用一个引语还是一段轶事开头;不知道是用新鲜事作导语,然后再交待背景材料好,还是按英国报界报道犯罪消息那样,采用按顺序的编年体格式叙述事情好。”(美联社特派记者,多次获得新闻奖,《美国名记者谈采访工作经验》新华出版社1981年6月 查尔斯·A·格拉米奇)

二、名作赏析

爆炸迎接驻伊记者

  美联社巴格达10月24日电(记者罗伯特·里德)在休假六周之后,我于今天重返巴格达。天空湛蓝,气候宜人,街上车水马龙。“情况怎么样?”从机场驾车前往巴勒斯坦饭店的路上,我问同事,他答道:“局势似乎渐渐平静了。”
  三个小时后,三次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打破了这份平静,其中之一撕裂了巴勒斯坦饭店外面的防爆墙,而饭店里住着美联社及其他国际新闻机构的记者。
  与巴勒斯坦饭店同在一个大院里的还有喜来登饭店,这里早已不是第一次受袭击,但今天显然受损最为严重。
  2003年11月21日叛乱分子从驴车上向饭店发射火箭炮时,我正在睡梦中。
  这一次,叛乱分子经过了精心策划,使用了三辆汽车携带炸弹。袭击事件揭示了伊拉克战争的一个事实:表象是具有欺骗性的。
  从各种表象看,巴格达似乎的确比我9月初离开时要平静一些。机场通往城里的道路上熙熙攘攘,无疑说明伊拉克人不再害怕受到袭击。快到饭店时,我注意到行人比过去要多:午后温暖的阳光下,蒙着面纱的妈妈带着孩子在食品摊前买东西,男人们聚集在路边的茶摊消磨时间。
  伊拉克首都形势险峻的唯一迹象是加油站前排起的长队,这在一个产油大国显得颇具讽刺意味。
  第一次爆炸声响起时,我正坐在电脑前。声音震耳欲聋,显然离得非常近,紧接着是密集的枪声。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车炸弹,或者是火箭炮。我意识到爆炸就发生在附近,有人高喊喜来登饭店被击中了。我看了一眼手表,时间是下午5点21分。
  片刻之后是第二次爆炸,响声很大但离得较远。枪声又起。我们决定离开工作室前往大厅,在重重墙壁的保护下,那里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
  突然,5点24分,一声剧烈的爆炸震撼了大楼,我们可以感觉到爆炸的冲击波。过道里浓烟滚滚,我当时想:肯定是导弹。
  “所有人都戴上头盔,穿上防弹服!”一名保安人员喊道。
  大家毫不迟疑,我们推开储藏室的门,发现里面一片狼籍,爆炸震坏了通往阳台的玻璃推拉门,我的卧室也未幸免,玻璃门支离破碎,碎片散落一地。
  晕头转向的记者们跑来跑去,有人冲向安全出口。
  “别乱动,别乱动”,一名保安人员大喊,“呆在这儿更安全”。
  我们迅速过程。
  “三辆车急速驶向天堂广场,撞向两个饭店之间的混凝土墙后爆炸了。清点了人数,看看有没有人遇难或身受重伤,然后打电话向开罗总社汇报了情况。
  我们的一名已下班回家的司机打来电话,他在街上亲眼目睹了袭击这是我看到过的最大的爆炸。”
  到外面去太危险了,但饭店里的摄像头记录了一切:四分钟内三次爆炸,就在我几个小时之前曾开车经过的广场上
  (《参考消息》2005年10月26日第3版翻译转载)

  【评析】:
  1、时间新:这是一篇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第一次爆炸的准确时间是“下午5点21分”。稿件“今天”发出。
  2、导语:叙述了归途中的优美风光、宁静气氛以及平静对话,与下一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视觉和感官的冲击,同时为作者要说的“话”(表象是具有欺骗性的)做铺垫;第二段,“三次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是最形象具体的外在声响标志,也是最新鲜最重要的部分,是全文的“新闻眼”。
  3、采用时间顺序结构:记述事件发生的经过及听到的、看见的、触摸到的,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4、以“我”的见闻感觉为主线,又穿插了许多人的行为、话语、见闻、感受,如“大家(其他房客、各路记者)、保安、司机等,增强人情味、新鲜性。
  5、“用事实说话”的范例:作为美联社的记者,并没有一味迎合美国政界、军界对伊拉克局势的粉饰,而是精心选择了一些典型事实,来证明“表象是具有欺骗性的”。而“藏在舌头后”的,还有对美国政府粉饰伊拉克局势行为的揭露,甚至对美国攻占伊拉克合理性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