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市场经济有形的手——宏观调控>>学习内容>>知识点五
现在我们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发行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并使信贷活动在总量、结构、利率等方面体现国家经济目标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货币政策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第一,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第二,货币政策的松紧度。第三,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
有了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就要使用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的供求,实现这些目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就是三个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货币政策的作用
(1)总量调节。总量平衡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是重要的宏观政策目标,能否实现总量平衡与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2)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重要的宏观政策目标之一。
宽松的货币政策,又称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总需求增长的货币政策。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主要采取如下举措:直接增加货币供给量;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降低再贴现率进而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贷的利率,实行扩张性再贴现政策;利用各种特殊货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扩张其信贷活动。
紧缩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反,是指通过降低利率、紧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增长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通常在经济繁荣时期和通货膨胀时期使用。目的是通过减少货币供给量抑制总需求。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通常采取如下举措:直接减少或冻结货币供给;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再贴现率迫使商业银行限制贷款规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通过各种特殊货币政策引导、督促商业银行紧缩信用。
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又称均衡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维持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与实际需要量大体相等,促进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增长,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均衡发展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