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金属污染
它也是严重的海洋污染问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进入海洋的汞约10万t,铜约25万t,铅约30万t,锌约390万t。这些巨量的重金属年复一年地流入海洋,并随食物链传递、富集,对海洋生物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某些海洋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比周围海水高出几到几十倍,人们食用这种海洋生物后便会发生中毒现象。
3.有机物污染与赤潮
有机物污染是近岸沿海最普遍的污染现象。有机污染物进入海水中,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结果消耗海水中的大量溶解氧,使海洋动物窒息而死。有机物被分解后产生大量过剩的营养盐类,使海水出现富营养化,加快了海水中某些海藻的生长,从而导致赤潮发生。赤潮不仅能分泌有害物质,毒害其他水生生物,而且当大量的赤潮藻类覆盖海面,吸引阳光,也会导致其下面的其他生物得不到正常生长发育所需阳光,如果赤潮持续时间长,就会引起低层生物的大量死亡。有机污染中还有一类毒性特别强的污染物——农药,如DDT,在陆地上施用后,最终也汇入海洋。据估计,全世界以往生产的150多万吨DDT,至今已有100多万吨进入并残留在海洋里,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持久的不良影响。
4.固体废物污染
进入海洋中的固体垃圾无所不有,从废塑料袋到饮料罐,到汽车轮胎和整个废弃汽车等。其中有些是通过江河自然排入的,有的是人们在海上或海滨活动无意丢弃的,有些是专门用船只把垃圾从陆地运往海上倾倒的。其中塑料垃圾对哺乳动物、海鸟、海龟和甲壳类生物构成很大危害,它们常因误食或缠身而死。固体垃圾污染除给海洋生物造成危害外,还会使优美的海滩、海面景观大煞风景,海洋环境的旅游和美学价值大大降低。
5.热污染
沿海地区的某些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比周围海域水温高,不仅会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会使海水的理化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如随着水温的升高,溶解氧的储量将不断减少。而水温的升高,又促进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增加溶解氧的消耗,最后海水中溶解氧的降低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
6.放射性污染
它源于大量向海洋中倾泄核废料、核潜艇的海上失事等。据估计,目前全球海洋已被2 000万居里以上的同位素污染了。在许多海洋动物体内,锶-90,铯-137这两种同位素已达到可检测浓度。海洋的放射性污染一方面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同时还将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增加人类癌症和白血病的发病率。
防治措施:
海洋环境保护是地球上人类共同的使命,这已成为广泛的共识,形成一种国际浪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仅赋予了各国海洋开发的权力,同时也明确了其海洋环境保护的义务。
自1982年的《公约》出台以来,国际社会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特别是关于不同来源的海洋污染预防措施,或以法律捆绑协议或以行动纲领等形式,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如1996年,国际海洋组织(IMO)形成了一项管理船舶海上倾废的补充方案。该议案是对1972年由该组织提出的《防止船舶海上倾废公约》的补充修订。1995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一次政府间会议上推出了避免陆源污染的《保护海洋环境的全球行动计划》。所有这些条约与行动计划奠定了全球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表明了全人类拯救海洋的态度与决心。进入21世纪,推动未来海洋环境保护事业还有赖于全世界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