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电子教案>>知识点二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越来越大,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严重后果。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特点,在于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技术手段都是空前的,又是历史积累的。如果说以往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是局部的话,那么现在人类活动的规模和性质正在对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的物理、化学性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诸多方面,政治上的恐怖主义、经济的全球化、种族的文化冲突等无不打上全球性的烙印,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更是如此。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共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世界各国所普通关注;二是这些问题已产生跨国界的影响;三是有些问题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海洋污染等。
(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关注
1.人口问题
自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已翻了一番,到2000年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预计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100亿,其中大约有90%以上的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的庞大压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无疑会对其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造成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同时也给许多国家的政府在提供教育、保健和食物保障等方面带来巨大负担。虽然从全球来看,粮食增产速度很快,但世界上的饥饿人口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并且人数仍在继续增长。据统计,现在每年仍有近135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同时也应认识到,人口增长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挑战,对工业化国家也是如此。工业化国家每增加一个人口,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2.资源问题
也是目前全球关注的一个领域。资源问题的实质是全球有限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上许多工业资源的储量已急剧减少,甚至走向枯竭。据统计,从1961~1980年的20年间,全球铁矿石开采量增长了80%,铝土矿增长了2~5倍,磷矿石为2.2倍,原油为1.9倍,煤炭产量增长了40%。照此下去,有人推测有些资源可开采利用的极限只有30~50年,铁矿石可在200年左右。虽然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理由来证明自然资源将随着科技进步而带来开发潜力的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原因。
3.环境问题
它是与资源开发和人口增长相伴随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工业化的发展,不断向环境中排放自然界本来不具有,因而无法吸收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其必然的结果是造成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大约3.5万儿童死于由环境引起的疾病。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增加,往往又是酸雨的制造者,酸雨不仅腐蚀金属,也会破坏森林、植被及毒害水体中的生物,当水体的PH值接近5时,鱼苗和鱼卵就会大量死亡,至于对宝贵的人文遗产的破坏那更是不可想象的。总之,环境已越来越危害人类的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
如前所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会不断增加。虽然,当今的世界已走向信息社会,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完成工业化,有的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他们仍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虽然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条件和良好的管理能力,本国资源已不再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而对国外资源的巨大需求也正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恶化的原因;由于发达国家的居民对生态安全的渴求越来越强,因此更需要紧迫解决环境污染和工业化过程中倾放的大量废物所引起的潜在威胁。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世界环境的破坏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因此它们必须要承担部分解决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责任。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应十分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及其相互汇合酿成的各种问题。
(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跨国界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通过一个国家的努力就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本国人民的福利,但1986年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及其放射云雾的扩散,打破了人们的这种幻想。随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更使世界震惊,人们开始认识到全球环境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自然系统中的空气、水、土地同生物群落的联系往往是全球性的。经济的竞争和世界贸易也可以造成对环境的跨国界影响。伴随着世界性的产业梯次转移,发达国家的污染性工业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大量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和资源性产品则源源不断地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到头来留给发展中国家的则往往是同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扩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令人吃惊的是发达国家为了转嫁其环境危机,往往通过贸易的形式把一些有害废弃物和(副)产品倾泻到发展中国家,由于那里的法律不完善,而受到伤害, 这又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负担。
(三)已经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带来了能源需求的增加。据统计,矿物燃料提供了大约95%的世界商业能源,这些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不仅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也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促使大气中入射能量大于逸散能量,遂使气温升高。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CO2浓度已从280ppm(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率)增加到350ppm,使全球温度升高了0.3~0.6℃。长此下去,预计到2050年时,CO2的浓度将高达560ppm以上,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5~4.5℃。气温升高的直接后果是冰川融化,海水升温膨胀,致使海平面升高,位于沿海的低平地将被淹没,同时地下水位上升将导致土壤盐渍化。当然气温上升也有有益的影响,可以促进光合作用,使作物和森林增产,还可以使高纬度地区扩大种植面积等。但总体衡量,还是弊多于利,因为如果确实是人类的活动加速了气候变暖,或者阻止了气候变冷的自然周期,受到深刻影响的是地表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将因为无法适应迅速的环境变化而出现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