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电子教案>>知识点四
经济分布与人口的地理分布是相关联的。经济分布不仅代表着有较多的劳动力供给,而且也代表着众多的人口消费,即市场需求。但是从以上对人口增长类型的分析来看,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密集分布并不一定代表着发达的经济,因此不能用人口分布取代对经济分布的认识。
(一)世界经济发展与分布的历史
世界经济发展与分布的过程可以归纳出几个方面。
第一,世界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和结构的“倒金字塔”过程。复杂化指的是世界经济的部门结构愈来愈复杂,从最早的人类按性别产生的自然的家庭劳动分工(男耕女织),到农业与狩猎业、渔业的分工,再到工业的出现和众多工业部门的专门化,以及到目前的三次产业、四次产业(在美国甚至有第五次产业的提法)之间及其内部极其复杂的部门分化就是复杂性的表现。结构的复杂化意味着经济功能的强化。我们今天的世界经济能够生产如此多的财富总量和如此丰富的产品种类,与结构的复杂化密切相关。 “倒金字塔”过程是指世界经济结构中用于基本物质资料生产的资源(产业部门)已经越来越少,用于产生附加值的产业部门越来越多——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所占有的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正不断地向第三次产业转移。我们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标准已经不再是其工业产值和工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而是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发达国家,但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工业创新发达的国家和为保证工业创新而具有的庞大服务业体系的国家。
第二,世界经济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人类经济活动所占用的地域在不断扩展。这是因为,世界经济结构和功能的发展必然要求在更广大的空间上获取土地和自然资源,必然要求更多的人口形成更大的市场容量。从人类早期的文明发源地仅仅局限在几个点(除了四大文明发源地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一些,如我国的长江流域),到农业文明时期的东亚、东南亚、南亚、非洲的北部、欧洲平原和美洲西部的山间平原,再到工业文明时期世界性的工业、农业区域和城市地带,以及这个时代里形成的世界性的交通网络,世界经济已经涉及到全球上几乎所有人类能够长期生活的地区。
第三,世界经济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克服地理(空间)距离是经济发展和分布所要解决的永久性课题。现在的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输工具和它们的线路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可以在没有相关自然资源的地区大量地加工工农业产品,可以使没有这类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地区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所需要的产品。依靠本地资源和本地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世界经济依靠现代交通工具形成了巨大的国际分工体系,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使用和占有远离自己的资源和市场。
第四,地球表面的水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分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无一不是临近河流。最早形成的城市(如两河流域的乌尔都城)和后来几乎所有的近现代城市都是依托河流而发展起来的。河流冲积平原、河谷、多湖泊的低地等无疑都是农业发达地区。印度东北部的重工业区、美国五大湖地区的重工业和大城市集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平原城市—工业带等都有河流提供水资源或者提供经济用地。近代工业文明在海上的传播和现代海洋运输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作用,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沿海地区成为历史上最先接受工业文明的地区和今天的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作为陆地与海洋的界面,作为陆地延展的前沿和水运、陆运两种运输方式的转换地带,必然成为自然界和经济活动中物质交换最为频繁的地区,港口、城市和工业地区因此在这里大面积的形成。
(二)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首先是经济总量的不断发展。从1950年到1998年,世界人口从24.5亿增加到58亿多,世界各国的GNP在1997年已经达到30万亿美元,GDP达到28万亿美元。表6~4列出了部分国家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情况。
表6.2.3 世界部分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
资料来源:根据《当代世界经济实用大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朱之鑫主编,国际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整理。
其次,是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这是因为:(1)一方面从全世界的范围上看,经过二战后50多年的发展,经济总规模已经比较大,在这个日益膨胀的规模上,速度肯定要趋于下降;(2)主要发达国家除了规模原因外,产业结构的转型——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方向的转移,也对发展速度产生影响;(3)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走上顺畅的途径,拉丁美洲国家主要是受发达国家速度放慢的影响,非洲许多国家90年代以来又一次进入政治动荡状态。
第三,“新经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是知识和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这种称之为“智能”产业的,如管理、决策、咨询、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营销等产业在美国被有些人列入第五次产业)。与知识经济相关的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出现)的传播、处理和应用的信息产业当然成为又一个新经济方向。生态经济是指人类在认识到传统的工业经济已经产生了过多的自然界所无法吸收物质,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系统因此已经受到明显的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将变得日益严峻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理念——以生态友好和环境友好为准则的经济发展,具体的经济方式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园区、城市生态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生态省”的建设。
第四,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二元发展。新经济,其核心也就是创新,永远属于有能力、有条件和有需求的国家与地区。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传统的工业化仍然是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人们要实现温饱,但又支付不起恢复和保护环境所需的巨额资本;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原料的巨大需求和它们对国内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使得它们把对自然环境的剥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也只有在这种交换中才能够得到它们所需的资本和产品。这种世界经济的二元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继续存在并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