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 亚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地理概述


2.朝鲜半岛问题

朝鲜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统一国家,二战后美苏两国在朝鲜半岛上争夺势力范围,并于1945年9月达成协议,大致以北纬38线为界,以南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以北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南方于1948年8月15日建立大韩民国,北方于1948年9月9日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形成了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对立的局面。随着冷战的结束,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步由对立走向合作。2000年6月,南北双方首脑进行了首次会晤,之后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在有关铁路、公路联结的军事问题、离散家属互访和经济合作方面达成协议,双方经贸往来不断发展。但是,“北方界线问题”、朝鲜“核威胁”问题和驻韩美军问题仍是制约朝鲜半岛稳定的三大重要因素。

3.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即查谟—克什米尔,包括查谟、拉达克、克什米尔河谷和吉尔吉特等地区。克什米尔原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英国对南亚次大陆实行殖民统治之后,克什米尔成为受英国保护的一个土邦,但享有自治权。1947年,英国公布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各土邦可自由选择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或者宣布独立。大多数地区以宗教作为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加入巴基斯坦的基础。克什米尔地区人口中穆斯林占多数(近80%),但信印度教的土邦王宣布克什米尔归入印度,导致第一次印巴战争。1948年印巴两国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停火,并划定了停火线,南部印度控制区和北部巴基斯坦控制区分别占克什米尔地区总面积的70%和30%。1965年和1971年,印巴之间又两度战争。1998年5月印巴竞相实施的核试验以后,克什米尔地区再燃战火。

4.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全长约2 000km,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两国之间按照双方行政管辖所及范围,早已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统治印度半岛以前,中印两国一直相安无事。1888~1903年,英国为打开通往中国的大门,发动两次侵藏战争;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关于西藏问题的西姆拉会议之外同西藏地方当局秘密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断将领土向北推进。目前,中印边界大体上可以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自不丹东端起,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向东至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交界处止,争议地区约90 000km2;中段为我国西藏阿里地区与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处,争议地区约2 000 km2;西段是中国的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即印控克什米尔部分)的接壤部分,争议地区约33 000 km2。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 • 甘地访华时,中印双方表示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办法,并同意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到2001年,中印两国副外长级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已举行11轮会谈,双方一致认为边界问题不能成为两国发展其他双边领域关系的障碍,而应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5.油气地缘问题

亚洲油气地缘问题突出表现在相关国家对波斯湾、里海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的竞争、角逐与输油管线的控制。首先是对石油资源的竞争与角逐。中东的伊拉克和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巴林和卡塔尔、也门与厄立特里亚之间边界冲突的实质都是对石油资源的争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于里海划分争端的实质也是对里海石油资源之争。 在美国对伊朗、伊拉克制裁时,欧盟国家的大公司则趁机进入两国的石油开发领域。目前谢夫隆—美孚、伊藤忠(日本)、壳牌、道达尔等老牌石油集团在里海石油资源开发中争夺十分激烈。其次是对输油管线的控制。亚欧大陆上的油气管道运输网络可以分为西向、南向和东向三个方向,这三个方向的国际管网中都存在非常敏感的问题。俄罗斯传统的管线主要从西伯利亚,通过乌克兰,伸向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这个管网的利用率仅为60%;新的西向管线已经避开乌克兰,找到了一个新的通道,即白俄罗斯—波兰—德国,但资金短缺是影响这个巨大工程的主要问题。中亚的西向管线的不安全因素将长期存在。南向5条管线的走向均与伊朗和阿富汗相关,而伊朗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和阿富汗问题是这些管线正常运行的主要障碍。中国是东向管道的必经之地。目前,中国与中亚三国已经共同签署了边界条约,削减双方边界的军事力量,为土库曼斯坦东向的油气运输提供了安全保证。但是,中亚和东北亚都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十分敏感的地区,该项目的实施还比较遥远。

6.海洋国土问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国土问题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亚洲,海洋国土争端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日韩独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南沙群岛之争等。①独岛位于日本海中间,由东、西两个小岛和周围32个小礁组成,面积约0.186km2,韩国称之为独岛,日本称之为竹岛。由于独岛周边为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因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并蕴藏着丰富的磷矿和锰矿等矿产资源。目前,岛上居住着两名韩国人。关于该岛的归属,日韩两国之间长期存在争执。②钓鱼岛等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边缘海区,由钓鱼岛、飞濑岛、北小岛、南小岛、冲北岩、冲南岩、黄尾屿、赤尾屿等8个岛屿组成。在日本,称这里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行使主权的,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从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等岛屿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95年,钓鱼岛被日本占领。1978年,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达成钓鱼岛主权问题日后解决的谅解。但是,日本一再违背其诺言,不断在钓鱼岛上修建军事设施,还出动船只和直升机驱赶到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致使钓鱼岛争端再度表面化和尖锐化。③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抢占了部分南沙岛礁,一些国家还先后发表声明,单方面宣布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肆意分割属我管辖的海域,并加紧开采南海石油和油气资源,掠夺南沙海域的大量鱼类资源。我国政府一贯坚决维护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多次申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有关权益,并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

进入第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