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六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电子教案>>知识点三
2.人口劳动力条件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问题突出。1950~2001年,人口增加了近2倍,年均增长21‰,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过快是印度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和贫困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密度高,且分布不均衡。2001年,全国平均每平方千米314人,北部的孟加拉湾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南部的一些沿海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其中孟加拉湾三角洲平原地区每平方千米在1 000人以上。全国共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口最多,国语为印地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属成年型,15岁以下、15~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35%、60%和5%,因此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劳动力素质分化明显,一方面拥有掌握尖端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文盲。
3.政治经济条件
在政治上,印度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为使政府行政规范,坚持依法治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近几年虽连续进行了几次大选,但政局基本稳定。在国家机关中长期实行公务员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掌握有关法规并善于理政的国家公务员。但是,由于脱胎于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加之宗教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政治制度也存在着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在资金方面,资金短缺是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解决资金问题,印度政府不断完善投资体制,包括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体制和银行金融系统,保证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来源;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流入;鼓励风险投资,1999年,印度信息技术部联合印度小企业开发银行和印度工业开发银行共同设立了一个10亿卢比(约合2 200万美元)的“国家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风险基金”,以促进IT产业的投资。在基础设施方面,经过50多年的建设,水、电、通讯、道路和港口等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目前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10 196万kw和4 772亿kw•h,均居世界第八位;公路和铁路总长分别为331.96万km和6.25万km,均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和设备老化,印度的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4.科技条件
独立后印度各届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发展,不仅在各高校设立各类科研机构,中央和各邦政府也建有各种研究所和实验室,各大企业亦设有研究与开发机构,比较著名的科研机构就达1 200多家。目前,印度的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和海洋工程等高技术在世界均居重要地位,但是一些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则比较落后,是束缚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5.社会文化条件
独立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目前全国共有综合性大学200多所,各类高等学院6 000余所,其中研究型学院2 000多所,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由于英语在教学、官方及社会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印度尽快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印度居民普遍信教,其中印度教徒占83%,伊斯兰教占11%,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影响深刻。印度至今仍保存着森严的种姓制度,估计全国共有3 000个种姓和30 000个亚种姓。多年来,印度在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种姓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工农业发展及其问题
独立以来,印度的工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98—1999年度与独立初期相比,粮食产量由5 000万t增加到了20 300万t;牛奶产量由1 700万t增加到了7 470万t,成为世界最大的产奶国;煤炭产量由3 230万t增加到了31 898万t,居世界第三位;成品钢产量由104万t增加到了2 340万t,增加了21倍;各类汽车产量由1.65万辆增加到了71.11万辆,增加了42倍。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等条件的限制,印度的工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
1.工业
独立以前,工业已有一定基础,以棉纺、麻纺等轻纺工业为主体,主要分布在孟买、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独立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1950~1965年,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1966~1989年为5%,1990~1999年为6.7%,重工业比重上升至50%以上。目前,已经建立了拥有40多个工业部门的工业体系,其中机械、纺织、化工、能源、钢铁等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工业布局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图6.3.1 印度经济图
(1)机械工业。为独立以后发展最快的部门,其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居首位,已经能生产各类机械设备,包括汽车、拖拉机、船舶和原子能、航空航天装备以及轻、重武器等,机械产品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并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机械、汽车零配件与拖拉机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机械工业主要分布在孟买、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三大中心,此外,兰契的重型机械、维沙卡帕特南的造船和恰内(原马德拉斯)的汽车制造等也占有突出地位。
(2)纺织工业。印度的工业化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因此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一直是重要的工业部门,独立初期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4%,独立以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目前已低于10%。但从总体规模来看,棉纺织和麻纺织仍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0%。棉纺织主要分布在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棉花产区,特别是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两市;麻纺织集中分布在加尔各答附近南北长约90km的胡格利河两岸的黄麻产区。
(3)化学工业。为独立后发展十分迅速的工业部门,近几年来其增长速度是亚洲的2倍,世界的5倍。现已成为印度仅次于机械和纺织服装的第三大工业部门,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2.5%,占制造业产值的16.2%;其出口额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3%。目前重点发展炼油、石油化学、化学、化肥和医药等部门。由于国内石油产品需求量的迅速增长,炼油公司正在大幅度扩大生产能力,许多私营公司也纷纷进入这一行业,一些大的石油化工公司如信赖公司和印度石化公司也在修建炼油厂。石油化学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印度化学工业投资的很大一部分都投入这两个部门。化肥工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化肥生产国,1999年产量达1 393万t,目前正在国外石油、天然气产区建立氮肥厂,待其投产后,氮肥可实现自给。医药工业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迅速成长起来的部门,1995年入世后,许多大的医药公司竞相与国外大的医药公司联合生产与开发新药,实力明显增强。印度化学工业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占34%)、古吉拉特邦(占26%)和安得拉邦(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