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欧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欧洲人文地理概论


古罗马是古代欧洲经济文化发达的另一个代表和扩散源,古罗马是对古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宏扬光大。意大利半岛是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利古里亚人是半岛上最早的居民。公元前2000年初,印欧人从东北移入,拉丁人是其中的一支,成为意大利人的祖先。罗马人所属的拉丁族,定居于意大利中部。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开始崛起,公元前27~公元395年是罗马帝国时期。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却一直存在到公元1453年。罗马帝国在公元1到2世纪进入强盛时期,帝国疆域空前庞大,西北、北部边界达到现在英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境内,西边和西北包括今天的荷比卢、法国和伊比利亚半岛全部,东界一度达到幼发拉底河、里海西南岸和黑海北岸,南界包括埃及、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一部分,成为版图囊括亚、欧、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社会的终结和封建社会的开端。

2.封建社会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

公元4~5世纪,南下的日耳曼人和罗马境内的奴隶、隶农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以后,分别在西班牙、意大利、高卢和不列颠建立王国,其中,高卢的法兰克王国存在较久,起的作用更重要。

法兰克王国由原居住在莱茵河下游的法兰克人所建。法兰克人在公元481-511年间接受基督教, 占有罗马高卢全境,于六世纪中叶建立西欧最强大的封建国家,版图东抵易北河、西连西班牙、南部包括意大利的大部分。公元814年国家分裂,争夺的三方三分其国,即东、西法兰克王国和中间的意大利。 西法兰克国即法国。从12世纪起法国与英国开始了领土的争夺。“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以后,法国获胜并基本完成统一。 东法兰克国即德国,在查理帝国分裂后逐渐形成日耳曼王国。德国自11~12世纪以来完成了封建化过程,但诸侯割据,王权不能集中。各个诸侯不断地向东、向北扩张。15~16世纪之间,德国成为由200多个小诸侯组成的松散国家。

意大利长期处于分裂之中。9~10世纪,罗马时代的旧城开始逐渐恢复为工商业中心,特别是北部自14世纪就开始催生出资本主义的萌芽,终于汇聚成14~15世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和思想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

不列颠群岛的原住居民是凯尔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由欧洲渡海侵入并建立了许多小国。9~11世纪是不列颠的封建化时期,13世纪封建关系达到较高水平,城市增加到160多个。1295年召开代表各个大城市的“国会”。到17世纪,国会成为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王权的武器。 东欧的封建社会可以上溯到公元882年基辅罗斯的建立。基辅国家从11世纪中叶起开始解体,12世纪时分裂为10多个完全独立的公国。13世纪中叶形成的立陶宛大公国曾称雄东欧一个多世纪,后来波兰人也有过扩张国土的辉煌。到15世纪末出现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即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大公在推翻蒙古的统治以后开始成为欧洲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沙皇俄国。沙皇俄国向西、向南分别到达了波罗的海和黑海,又于16世纪末期开始向亚洲方向扩张。到19世纪时,它的国土到达了北美洲和中亚,成为一个庞大的农奴制帝国。

(二)资本主义时期欧洲的政治地图

1.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扫除了思想政治障碍,为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等都程度不同地起到了这个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结束于1688年,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成为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为英国乃至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实,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最大的还是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它始于1789年7月14日,结束于1794年7月27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人权宣言”昭示着它是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的一次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法国资产阶级走上了对外战争的道路,拿破仑打败了反法联盟,一度改写了欧洲的政治地图。拿破仑的帝国在1811年达到顶点,但在反法同盟的打击下,帝国于1814年崩溃了。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一直持续到19世纪,柏林、布拉格、布达佩斯、科隆、巴黎、维也纳、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地都是革命运动的重要中心。特别是德意志1848年力求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不成功的革命、奥地利人民要求废除封建关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革命和1861年沙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度的革命等,对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19世纪初期,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和法国是欧洲大陆上的主宰。到19世纪70年代,德国(由普鲁士完成的统一的国家)和意大利的统一不但奠定了两国现代疆域的基础,还使它们崛起成为欧洲和世界的大国。

英国在18世纪就由于在欧洲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到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的2/3、生铁、煤炭产量占世界的1/2,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到25%,拥有商船吨位超过荷、法、美、德、俄的总和,英国的殖民地到1914年达到3 350万km2,人口3.93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法国到1870年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向外殖民活动也重新得到了加强,到1914年,已拥有殖民地1 060万km2 ,殖民地人口5 550万。 沙俄以东欧为基础,不断对外发动战争,从其邻国,特别是其东方邻国那里掠取土地。到1914年,沙俄在其原来540万km2领土基础上又向外扩张了1 740万km2土地。

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3个月(1914.7~1918.11),是德、奥、意(后转为协约国)、土、保组成的同盟国与英、法、俄、美、中等组成的协约国之间的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首先,英、法虽然在战争中遭受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第二,欧洲政治地图上出现了一批新国家:如芬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爱尔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第三,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把西普鲁士及上西里西亚划归波兰;奥匈帝国崩溃,奥地利成为一个小国,匈牙利脱离奥地利而独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其在欧洲的领土几乎丧失殆尽,退缩到小亚细亚半岛上。第四,在欧洲,也是在世界上第一次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欧洲的格局。

进入第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