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欧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三
地理大发现后,商业贸易和航运业进一步兴旺,伦敦成为世界最大港市。产业革命后,工商业迅速崛起,人口急剧增长,1810年超过100万,1901年达458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20世纪人口继续增长,现已达到690.5万人。
伦敦金融业高度发达,在老城区,云集数百家金融机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在伦敦的外国银行达561家。1997和1998年,英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净收益分别达252亿英镑和319亿英镑。
伦敦外汇市场在世界外汇交易额中居于首位。伦敦证券交易所是英国资本市场的中心,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国上市公司,其成交量差不多等于欧洲大陆全部证券交易所成交量的总和。伦敦也是欧洲货币市场的中心,伦敦欧洲货币市场交易量占欧洲市场总量的30%左右。
黄金市场在伦敦金融市场体系中占着重要地位。英国所有银行按规定都可以进行黄金交易,但实际上黄金交易主要集中在伦敦黄金市场的五大金商手中。五大金商每天两次在罗思柴尔德公司订出伦敦的黄金价格。这个价格成为世界黄金交易的参考价格。
伦敦是世界保险业的故乡,也是全球再保业的中心,业务量约占国际保险业务的20%。英国共有800多家公司从事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以其大量资金作长期投资,包括购买政府公债、其他公债、公司股票和债券,以及经营房地产和抵押贷款。保险公司还为新发行证券提供绝大部分资金,劳埃德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保险市场,几乎任何东西都可在劳埃德投保,其成员多达35 000多个,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是:(1)伦敦在国际贸易、金融方面有长期的经营历史,因而对许多外国银行具有特殊的吸引力。(2)在长期的金融业务中,伦敦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最完备的通讯网。(3)英国政府的金融管制,特别对外国银行的管制,比较适宜。根据英格兰银行的规定,外国银行可以自由设置机构。政府竭力把限制性的措施减少到最低限度,例如,英国政府允许外国银行进入英国国内市场,同英国国内的银行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4)英国的国内银行对外国银行也都抱欢迎态度。(5)金融企业在分布上要求高度聚集以便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伦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融中心,外国银行在伦敦设立机构成为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动态的必然要求。(6)伦敦、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之间大致相隔8个时区,三大金融交易中心在一天里可以实现工作时间的接替(按8小时工作日),这样就保障了全球的金融交易可以在任何时间里进行。
法国即法兰西共和国的简称,面积55万km2,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大陆部分和地中海的科西嘉岛。大陆部分略呈六边形,三面临海,三面靠陆,国界线长5 300km,其中海岸线长约3 110km,是欧洲重要的海陆兼备的国家。
(一)自然条件的优、劣势分析
1.平原占优势的地形。法国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向英吉利海峡倾斜,全国有4/5的领土是平原和丘陵,其中海拔250m以下的平原区占总面积的60%,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面积仅占全国的20%,山地大部分偏于东南和南部边缘地带,中部是中央高原,西部为丘陵、平原,北部是肥沃的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西南部是加龙平原,广阔的平原、盆地对法国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7.3.3 ) 。
图7.3.3 法国地形图
2.多样的气候。同西欧各国相比法国气候具有多样的特点。法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冬季气温比较温和,一般1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南部可达8℃,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在西北部仅17℃,到东南部增到22℃。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由于法国面积较大,所以各地气候有较大差异,西部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海洋影响渐小,气候有中欧特点;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山地地区属高山气候。法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为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布局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自然基础。
3.完整的水系。在西欧各国中,法国有着丰富而完整的水系,它们大部分发源于中央高原,向西北和东南两个海域入海,形成辐射状水系。塞讷河为北部大河,水量丰富稳定,河床平坦,利于航运。卢瓦尔河为全国最长河流,上游因穿过中央高原,水流湍急,水能丰富。罗讷河水量最大,水流最急,水力资源最丰富。法国众多河流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内河运输网络,完整河网对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能源资源贫乏。法国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生产,但能源资源十分贫乏,其煤炭资源从储量到质量,远不如英国。法国煤炭储量低,矿床条件差,埋藏深,煤层薄,煤炭品种不全,煤质劣,无烟煤少,缺少炼焦煤,而且煤炭资源多分布在交通不便地区。 法国是西欧石油储量最少的国家,也是生产原油较少的国家,所需石油99%依靠进口。由于能源缺乏,每年需大量进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后,法国大量减少石油、煤炭的消费,加快发展核能和新能源,来代替煤、石油资源的不足。尽管如此,法国每年煤、石油、天然气的进口额仍占进口总额的1/5以上。
(二)农业在欧洲突出的地位
法国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是世界特别是欧洲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国,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马铃薯、水果、葡萄酒、牛肉、猪肉、牛奶、鸡肉、鸡蛋等。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6.8亿t。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一,甜菜产量居世界第二,肉类产量居世界第四,牛奶、小麦、玉米产量均为世界第五,蔬菜、水果和马铃薯产量位居西欧前列(表.7.3.1)。法国农业在二战前,进展缓慢,还得从其殖民地进口农产品。战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行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和化肥化,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地区专业化,加上法国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农业发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