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欧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三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封建割据,首次实现了统一,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作为战胜国,德国从法国手中索取了50亿法郎赔款,并夺取了煤炭基地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铁矿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业实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和资源。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崛起,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工业强国。由于资本主义起步较晚,对外掠夺殖民的历史不长,获得的殖民地的数量不多,这个迅速成长的“新贵”必然要求在老牌强国中重新瓜分殖民地。于是德国在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到1918年以失败而告终。一战后,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波兹南地区和“波兰走廊”划给了波兰,德国总共丧失了1/8领土、1/10人口和付出了大笔战争赔款。但是,为了使德国成为反苏前哨,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一战后又使其资本源源不断涌入德国。1925年德国的工业恢复到战前水平,重新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30年代法西斯政权统治下的德国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火工业。1939年德国占领捷克,随后入侵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德国一分为二,东、西德国走上了不同的前进道路,分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1989年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政治局势的动荡使苏联对东欧各国的控制能力下降,东欧各国历史上与西方在文化、经济、民族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传统联系使它们的“民主”要求风起云涌,造就了两个德国重新统一的历史时机。在不到一年时间,民主德国的各个州“加入”联邦德国,德国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实现了统一。
(三)德意志民族及其均匀分布的聚落体系
德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95%以上居民属德意志民族,只有在边境才有少数民族,如丹麦人、吉普赛人和索布族人等。德意志民族祖先是古代日耳曼人。大约在三千年以前,古代日耳曼人就已居住在波罗的海海滨和岛上。从公元前500年,他们开始向南迁徙,占据喀尔巴阡山脉和波希米亚山脉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过着游牧部落生活。后来,一些日耳曼人部落留在易北河以东地区,另一些日耳曼人部落继续向西或向南迁移,直到公元前半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部落才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该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后来在欧洲形成了一个包括日耳曼人在内的庞大的法兰克王国,其中的“东法兰克王国”于公元919年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国。德意志王国伴随着历史进展过程,经过同邻近民族杂居和混合,在19世纪中叶,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现代民族形成的过程,在普鲁士统一德国之后,才最终形成了德意志民族。 长期的封建制度、众多的城邦国家,使德国的城镇聚落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直到今天,德国特大城市仍然很少,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仅有柏林(347万人)、汉堡(171万)、慕尼黑(125万人)3个;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仅9个;10万~50万则有58个。全国2/3的人口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我们可以从自然、历史、经济等多方面条件来认识德国聚落均匀分布的原因:(1)德国的自然条件较为均一,没有高寒、酷热、干燥的恶劣条件地区,普遍地适宜人类的生产活动。(2)德国历史上众多的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经济文化中心。(3)自古以来,德国就是欧洲东西、南北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和商业较发达,全国河网众多,水、陆四通八达,特别是莱茵河、易北河、多瑙河,在内河航运上具有重要价值,为城镇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条件。(4)德国注意控制城市规模,控制大城市,避免出现像伦敦、巴黎、纽约、东京那样特大城市,努力发展中小城市,分散城市职能,不使一个城市负担过重。
(四)强大的制造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工业大国,其生产部门齐全,体系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制造业十分强大。电子电气、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化学工业是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图7.3.6)。
图7.3.6 德国工业分布图
1.汽车制造业。德国是世界汽车工业发祥地之一,世界第一辆汽车,1886年诞生于德国。近几十年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出口商品中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德国工业中销售额最大的部门。2000年销售额创历史新纪录,为2205亿欧元,比1999年增长8.2﹪。其中67.4﹪的产品销往国外,是创汇大户,2000年国外销售额为1285亿欧元,同比增长14.1﹪。出口额最大的工业,1998年汽车出口值1 940亿马克,占全部工业出口值25.8%,占当年汽车出口制造生产总值52%,德国汽车工艺精湛、质量高,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戴姆勒—奔驰、大众和巴伐利亚汽车厂(宝马)是德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奔驰汽车尤以档次高和质地佳而著称于世,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元首和商界巨亨的座车。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是沃尔夫斯堡,有德国“汽车城”之称,大众汽车公司的总部就位于这里。戴姆勒—奔驰公司总部在斯图加特。此外,科隆、慕尼黑、波鸿也是汽车生产基地。
2. 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是德国就业人数最多的工业部门(1998年就业人数为98.7万),也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最富传统的工业部门。这个部门对德国经济的壮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00年机械制造业销售总额达1557.7亿欧元。德国是机械出口大国,其产品的2/3用于出口,2000年出口额为752.9亿欧元,占产值的48.3﹪。德国机械制造业品种繁多,以机床为最重要,机床工业产值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机床总值的1/4。同时德国制造的机械产品以它可靠的质量、纯熟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在全世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机械制造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鲁尔区、柏林、斯图加特和施韦因富特等地。鲁尔区是全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工业基地,主要中心是埃森、多特蒙德和杜塞尔多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