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欧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欧洲主要国家


1993年以后俄罗斯经济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

在20世纪90年代里,俄罗斯的GDP几乎减少了一半,只有美国的1/10和中国的1/5。1998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到了1 284美元,俄罗斯已从一流国家落到了二流甚至三流国家。然而到了199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复苏态势,其主要原因是良好的国际市场行情、国内政局趋稳以及宏观政策调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2000年,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共创造GDP70633.928亿卢布,折合2508.3亿美元同比增长8.3﹪(表7.3.4)。当然,对于其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国内和国际社会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俄罗斯需要45年的时间才能克服长期经济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转入持久的经济增长期。

表7.3.3 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1998~2000)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2002)

(三)经济制度转型与经济发展

1.经济制度转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1990年5月,俄罗斯开始按照“休克疗法”的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所谓休克疗法就是在肯于承担巨大的暂时经济衰退的风险条件下,对已有的经济体制实行全面的和迅速的改革,力求在短时间里度过阵痛,实现彻底的体制转轨。具体的做法包括:放弃国家对市场价格的控制,放弃政府对工业企业和农场的所有权,放开资金、`土地、资源、人才等要素市场,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

与东欧成功地在短时期内通过“休克”而实现经济转轨的小国不同,俄罗斯毕竟太大了。其国土庞大、国有资产雄厚、计划经济历史悠久、居民数量多且长期习惯于有政府保障的安逸的生活,使得俄罗斯原先指望实现私有化所依赖的西方资本在这个动荡的巨型经济面前显得无足轻重。俄罗斯各地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企业和农场并没有外国资本来收购,政府把它们“卖给”了居民,但成了股东的居民并不会经营企业,而企业多年来在计划经济的庇护下也不会应对一夜之间到来的市场经济。工农业经济因此一蹶不振,而放开的要素市场却为投机者们提供了暴富的机会——金融市场上银行林立,导致货币市场紊乱,卢布不断贬值,这使得经济更加动荡。社会的分化也开始剧烈起来,一小部分居民成了新贵,很多靠工资和退休金生活的人跌落了。

我们还不能断言俄罗斯的转型模式的好与坏,这样的一个大国实现转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俄罗斯资源丰富,原有经济基础好,经济复苏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2. 主要工业部门

(1)燃料动力工业。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等部门。苏联是世界的能源大国,其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燃料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动力生产国之一。它继承了苏联燃料动力工业的大部分份额,其中,石油产量占90.9%,天然气产量占77.3%,煤产量占55.4%,发电量占62.5%。

1998年俄罗斯生产电力8 140亿kW•h,煤2.3亿t,石油2.92亿t,天然气5 870m3。1992年俄罗斯独立以来,燃料动力生产基本上是逐年下降的。但从1999年开始,俄罗斯的燃料动力生产出现了转机。2000年其电力生产达8770亿KWh,同比增长3.7﹪,同年共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3.23亿t,同比增长5.9﹪。

(2)机械制造工业。机械制造业是俄罗斯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4,俄罗斯的机械制造业在1991~1995年间生产下降了60%,1994年有54.4%机器制造企业停产,1995年有43%的企业继续停产。1997年生产小汽车98.2万辆,载重汽车14.6万辆,金属切削机床9 200台、大型电机3 478台,锻压机 1 172台,挖掘机4 140台,拖拉机12 600辆。2000年俄罗斯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生产的实物量同比增长了15.5﹪。 机械制造业布局比较合理,耗费金属量大的重型机械、大型锅炉、铁路车辆工厂配置在乌拉尔等原料地;动力设备、电机、汽车、机床和仪表等工厂建在中央区、西北区、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的技术力量雄厚、协作便利、交通方便的大城市;纺织机械厂分布在中部各州等消费地区;农业机械厂分布在北高加索等农业区;滚珠轴承和工具ffffffffffffffffffff 制造业,需要许多优质钢,因此主要集中在乌拉尔等优质钢产地,或接近优质钢产地的机械工业中心,如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以及优质钢产地与机械工业中心之间地区,如伏尔加河流域。

(3)钢铁工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拥有其钢铁生产能力的3/5。但是随着经济恶化,俄罗斯钢铁产量不断下降 ,1998年仅为4 360万t。但2000年,俄罗斯黑色冶金产值同比增长15.6﹪,其中成品轧材、钢管和铁合金等都表现增长趋势。俄罗斯钢铁工业分布比较集中,主要是乌拉尔、中央区和西伯利亚的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乌拉尔位于两洲交界处,位置适中,又拥有丰富的铁矿、燃料(木柴)和水资源,还靠近消费地,所以形成俄罗斯钢铁工业基地。乌拉尔以生产特种钢、优质钢闻名。随着易采的优质铁矿逐渐枯竭和缺乏炼焦煤,现在主要从周围地区调入理想的焦煤和铁矿石。主要中心有马格尼托哥尔斯克、车里雅宾斯克、下塔吉尔、新特罗伊茨克等,其中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是这里的核心,也是俄罗斯最大的钢铁中心。

中央区位于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区,是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钢铁产品消费区,所以中央钢铁基地的形成不是靠近原料、燃料产地,而是靠近消费地。50年代初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大铁矿的开采,改变了中央区钢铁工业布局的条件,并使之进一步发展。新利佩茨克是区内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他主要钢铁工业中心还有图拉、莫斯科及其以东的埃列克特罗斯塔利等。

西伯利亚钢铁工业基地是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的铁矿石和库兹巴斯炼焦煤“钟摆运输”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起来的。由于接近储量大、质优、开采成本低的库兹巴斯炼焦煤基地,其生产成本较低。新库兹涅茨克是该基地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他中心还有新西伯利亚、泰谢特、巴尔瑙尔等地,西伯利亚钢铁基地对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进入第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