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 非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非洲地理概论


(三)气候和地形影响下的河网分布

非洲的河网分布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也具有对称的水系、水文网结构。南、北纬10°之间降雨量丰富,河网密度最大。在其南、北两侧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类型区内,降雨量较赤道两侧地区少,但河网仍然比较稠密。再向南、北,到了热带干旱气候类型区内,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河网非常稀疏。再向南、北,在地中海气候区内雨水又渐增加,出现了一些河流或时令河。非洲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9%,由于大陆主要分水岭偏于大陆东侧,顺应向西北倾斜的地势特点,大西洋流域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51%,印度洋流域面积只占全洲的18%。内流和无流区合计约占全洲面积的3l%,主要分布在干旱沙漠区,河网稀疏,多为间歇河。

许多块状高地或宽广盆地是河流的辐散中心或辐聚中心。东非高原是最大的辐散中心,尼罗河水系向北流,刚果河水系向西流,赞比西河的两条重要支流向南流,高原东侧有许多独立小水系向东流。其次是西非富塔贾隆高原,它是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冈比亚河以及其他许多小河的源地。因此,人们常把这两个高原比作非洲的两座水塔。与其类似的还有喀麦隆高原、包奇高原、比耶高原和马塔贝莱高原等。可以说,凡是雨水较多的高原都是河流辐散中心。与此相反,凡是内陆盆地都是辐聚中心。

非洲河流主要分属于尼罗河、刚果(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四大水系。尼罗河全长6 600km,略长于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面积280万km2,在非洲河流中居第二位。其河口的平均流量为2 200m3/s,列非洲的第四位。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境内,流经卢旺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扎伊尔、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注入地中海,是非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刚果河发源于赞比亚东北部,流经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六国,注入大西洋。流域面积约370万km2,河口平均流量为39000m³/s,均居非洲河流首位,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二位。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河流,它发源于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贝宁和尼日利亚等国家,注入几内亚湾。赞比西河是南部非洲最大河流,也是非洲流入印度洋的第一大河,长度居非洲第四位,水量仅次于刚果河,居第二位。

非洲湖泊众多,绝大多数集中在东非大裂谷及其两侧,多属断层湖,呈串珠状排列于裂谷线上。坦噶尼喀湖最大深度达1 435m,仅次于贝加尔湖,是地球上第二大深水湖。另一类湖泊是凹陷湖,以东非高原上的维多利亚湖最为著名,其湖面面积6.8万km2,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仅次于北美洲苏必利尔湖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干旱区的凹陷湖,因为降水少且有明显季节性,所以面积、水深在一年内均有较大变动,且多形成咸水湖,其中以非洲北部的乍得湖最为典型。

(四)对称分布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界

非洲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是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它们的分布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体一致,即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分布。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其南北两侧依次排列着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等。根据其分布特征,非洲主要有以下4种植被、土壤类型和动物。

1.热带雨林——砖红壤类型区。分布范围与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相一致,包括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区,总面积约60万km2,是仅次于南美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分布区。非洲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成分异常丰富,但优势种不突出,结构复杂,层次众多,树冠稠密郁闭,植物终年常绿,无季相变化。动物以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等为最多。动物都是全年活动,没有冬眠、夏眠以及季节性迁移现象。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着热带砖红壤等土类。

2.热带草原——红壤、红褐土类型区。分布范围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基本一致,从北、南、东三面呈马蹄形包围着热带雨林。非洲热带草原分布面积广大,约占全洲总面积的40%,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区。热带稀树草原——萨王纳是这里典型的生物群落。萨王纳群落由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在草本植物中散生着小片的或单株的乔木,这种乔木往往具有丛生树干和扁平的树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雨季草木繁茂,百花盛开;旱季植物枯黄,叶落花凋,呈现一片黄褐景色。由于草本植物的生产量较高以及草原面积广阔,大型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在这里得到了生息和繁衍,如斑马、长颈鹿、非洲狮等。这些动物与植物的结合,形成热带萨王纳群落的独特自然景象。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土壤中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便形成红壤、红褐土等土类。

图8.1.1 非洲植被类型图

资料来源:苏世荣等,非洲自然地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P173

3.热带荒漠——荒漠土类型区。分布于南、北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常年控制下的北非撒哈拉地区和南非的卡拉哈迪以及纳米布地区。该自然带的气候属热带干旱和半干旱类型,终年干燥少雨。植被贫乏,植物种类稀少,覆盖度很小,有大片无植物的沙漠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为主。这里的动物主要是昆虫、爬行动物、啮齿类和一些鸟类。在干燥少雨、植物稀少的条件下,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类。

4.亚热带森林——褐色土类型区。分布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南非西南端,在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许多旱生特征明显的硬叶林和常绿灌丛。这里的动物一般具有适应森林灌丛的特征,如阿特拉斯山地的代表动物北非蛮羊、无尾猿等,其他哺乳动物有北非鹿、狐、熊、跳鼠等。鸟类以兀鹰为代表。在地中海式气候和植被的环境下,发育着褐色土类。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

非洲地形相对平缓,高寒山区很少,95%的面积属热带和亚热带,土地和热量资源十分丰富。非洲现有1.9х108hm2耕地,垦殖指数仅为6%,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数。已耕地也远未充分利用,在提高单产和复种指数以及扩大耕地方面均有巨大潜力。

进入第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