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 非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一
非洲森林面积约6.8х108hm2,覆盖率为22%,绝大部分是阔叶林,是世界上热带木材重要产区之一。但森林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其余地区分布不多,北非尤为贫乏。由于近年木材采伐量增长过快,加上人口激增造成的压力,森林面积迅速减少。非洲的草原面积为8.9×108hm2,占其总面积的29%,主要分布在5°S以南和1—17°N之间,由于萃萃蝇等毒虫的危害和沙漠化的制约,畜牧业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有利的地形条件,非洲的河流均多急流瀑布,虽不利航行,但水力资源蕴藏丰富且分布集中,大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量的27%,是非洲突出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非洲具有较大优势的自然资源是矿产。在非洲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生成了多种多样的矿藏,特别是在作为非洲构造基底的前寒武系岩层中,由于岩层的变质程度不同,富集了很多大型的金属矿床,如铬、钛、钒、钴、铂、金、铀、铁等,且古老的含矿地层广泛出露。后期的岩浆活动也生成多种重要的矿藏,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垩纪喷发的金伯利岩筒,是金刚石的原生矿体,广泛分布在非洲南部地区。沉积矿床有南非的煤、锰矿,北非的硝酸盐矿,西非的铝土矿和北非、西非的石油等(图8.1.2)。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矿业,多年来一直是非洲的支柱产业。
图8.1.2 非洲矿产资源分布图(根据陈才等世界经济地理教材编绘)
(一)古代非洲
非洲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居民就掌握了谷物栽培和修建水利工程的技术。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3188年,古埃及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与埃及毗邻的其他地中海和红海地区,以及西非的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流域在
古代也很繁盛。公元640年,西亚的阿拉伯人开始向非洲迁移,710年抵达大西洋岸边,使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在北非地区传播开来。与此同时,基督教传到了红海地区,北非和东非至此进入了封建社会。非洲其他地区发展程度则相对较低,但在中世纪也都经历了一个比较迅速的进展时期。非洲人民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增长和历史的前进,但是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使非洲陷于贫困状态。非洲的“落后”,是殖民统治的恶果。
(二)罪恶的奴隶贸易及列强对非洲的野蛮瓜分
15世纪前后,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西欧各国,为攫取财富开始对外扩张,与欧洲毗邻的非洲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1445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组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好望角,成为掠夺非洲的开端,西、荷、英、法等国殖民者随后也接踵而至。在初期,殖民者主要通过各种手段掠夺黄金、象牙、香料等。不久,在新发现的美洲兴起了金银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于是殖民者便在非洲疯狂抢掠人口,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在黑奴买卖盛行的1502年至1808年期间,非洲累计丧失了1亿多人口,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在这—过程中,葡、荷、英、法等国家先后在非洲沿海地带建立了一批殖民据点,但范围都不大。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为了开辟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西方国家加紧了对非洲的侵略,开始从沿海向非洲内陆侵入,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为了协调各国的利益,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英、法、德、比、葡、意等15个国家在柏林召开会议,以协议形式对非洲进行了瓜分。到一战前,整个非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还保持名义上的独立,其余的国家和地区全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三)民族解放运动与政治地图现状
二战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蓬勃兴起。从19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相继取得独立。1974年,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宣布独立,非洲殖民体系宣告解体。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的独立,宣告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从非洲消失。非洲独立的国家达到了50个。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摆脱了南非的统治宣告独立。1994年,南非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4月12日,新南非诞生。纳米比亚共和国成立和新南非的诞生,宣告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一)人口增长快,低龄化现象突出,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非洲人口约7.97亿(2000),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16%,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非洲人口数量的变化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6世纪初,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1%,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大肆掠夺和奴隶贸易使得非洲出现人口长期停滞,甚至大量减少的现象,到20世纪初竟然下降了6.8%。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民族经济得到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使得非洲人口出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现象,成为同期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洲。非洲人口再生产具有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存的显著特点。全世界出生率超过5.0%的8个国家中有7个在非洲,最高的尼日尔和乌干达均达到5.2%;全世界死亡率超过2.0%的5个国家中有4个在非洲,最高者塞拉利昂则达2.5%。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沉重压力,成为导致粮食短缺和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
非洲人口低龄化现象严重。2000年全洲人口中,15岁以下的占38%左右,64岁以上的仅占3%。低龄化人口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增长的潜在威胁,它不仅是人口进一步膨胀的潜在因素,也对各国的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将加剧非洲的失业危机。非洲一直是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非洲各类城镇失业率1960年代后半期在10%~35%之间;70~80年代,除北非和南部非洲一些国家失业率低于10%以外,大部分城镇的失业率均在2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50%。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的就业机会每年仅增长2.4%,而劳动力的增幅为3.3%,故城镇失业率一直在3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低龄化人口将一批又一批涌入劳动力市场,严峻的就业形势会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