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八章 非洲>>电子教案>>知识点二
人们在习惯上,一般把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后者又可分为东非、西非、中非、南非四个地区(表8.2.1)。
表8.2.1非洲各地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北侧,濒临地中海。在地理范围上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6个国家。按自然条件主要可分成两部分:一是阿特拉斯山区,地处西北部,由阿特拉斯山系及其狭长的滨海平原组成,面积约80万km2。属地中海式气候,降水不丰,河流多为间歇河,呈草原景观,居民多以游牧或半游牧为生。二是撒哈拉沙漠,占据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极端干旱,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50mm,沙漠戈壁广布,这里热量资源极为充足,日照时间长。仅在狭长的尼罗河谷地和散布在各地的大小数百个绿洲中,依赖河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形成了条带状或斑点状的人口稠密区。北部非洲自古以来即与西亚、南欧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深受亚欧影响,通常把本区同西亚合称为西亚和北非,也有“广义中东”之称。本区约有80%的人口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是本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特色。在阿拉伯语中,常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合称为“马格里布”国家,即“西方之岛”之意。这是因为三国地处阿拉伯世界的最西部,中间还有浩瀚沙漠阻隔的缘故。北部非洲与地中海北岸在自然景观、文化、经济等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由于撒哈拉沙漠的阻隔,本区同非洲其他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联系反倒不够密切,存有许多明显差异。
北部非洲面积、人口约分别占全非的1/4,而国民生产总值则占1/3以上,遥居非洲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数的一半。除苏丹外的北非各国,均属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埃及、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的经济形势较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1 000美元。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区内沙漠广布,平均垦殖指数仅为4%,在非洲各区域中是最低的,但灌溉农业发达,灌溉面积占全洲的70%,加上耕作制度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洲内占有优势地位,以盛产棉花、小麦及地中海果品等出名。不少农产品占有世界重要地位,如棉花约占5%,阿拉伯树胶占80%以上,其他还有栓皮、油橄榄、柑橘、葡萄、椰枣、无花果等。本区虽然生产集约化水平较高,但随着人均耕地的不断减少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粮食和其他食品供应普遍严重不足,是世界上粮食自给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以来,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为改造撒哈拉沙漠,兴建了许多宏伟的水利和造林工程,其中利比亚的“大人造河工程”和埃及的“新河谷工程”尤为引人注目。埃及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国土的96%为沙漠,全国98.5%的人口集中在占国土面积4%的尼罗河流域。虽然埃及政府一直注重治沙造田,但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土地开垦速度,人地矛盾尖锐。1996年,埃及开始兴建巨大的“新河谷工程”,该工程是埃及治沙造田史上工期最长、工程量最大、耗资最多的项目。根据规划,埃及政府要用20年时间,投资900亿美元,建造长达850km的水渠将尼罗河水引入西南部沙漠腹地,使茫茫沙海变成可与尼罗河谷相媲美的新河谷。
北非矿产丰富,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石油储量在60х108t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5%。天然气储量40 000х108km3。磷酸盐储量达600х108t以上,磷酸盐产量占世界的22%。此外,铁、铅、锌、锰、煤、铀、铜、锡、水银等矿产资源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采矿业比较发达,是北非各国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洲的47%以上。阿尔及利亚是世界石油主要输出国,年输油能力10万t,输气375х108m3 。摩洛哥磷酸盐出口量占世界磷酸盐出口总额的30%左右,居世界首位。北非制造业规模、产值仅次于南部非洲,其中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在非洲国家中分别居第二、三、五位。
北非地处欧、亚、非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北非一些国家在国际上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国际社会和世界金融机构每年都要向他们提供各种援助,可以缓解其部分财政和进口支付困难,北非地区近年的进出口贸易额约为8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整个非洲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0%,特别是毗邻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中东市场,进入北非国家的商品可以向中东国家辐射,因此,北非是个有潜力的巨大市场,受到世界各国商家的关注。
本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总面积约2 180万km2,共包括50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6.28亿(2000年),其中黑人占绝大部分,因此常有“黑非洲”之称。这一人种特点,决定了本区基本的人文地理面貌,并形成了同北部非洲之间的鲜明差异。
(一)西部非洲
西非南起几内亚湾沿岸,向北深入撒哈拉大沙漠,从西到东,由大西洋岛屿开始,一直延伸到乍得盆地的中心部分。包括尼日利亚、贝宁、多哥、加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冈比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马里、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佛得角和西撒哈拉等共17个国家和地区,是非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理区域。居民以黑人占绝对优势,占人口的85%以上。西部非洲大部分地区海拔不高,沿海低地海拔都在200m以下,广大内陆一般海拔在200—500m之间,仅南部有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高原。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明显,自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与此相对应,其农业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区以农业和林业生产为主,可可、咖啡、油棕和天然橡胶等经济作物产量一般占非洲的70%—80%,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中部热带草原区,农业与畜牧业兼而有之;北部沙漠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非是非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它的铝土矿产量占全洲的90%以上,金刚石占22%,石油、金、锰、铀、铁和磷灰石等也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