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 美洲>>电子教案>>知识点四
钢铁工业。钢铁工业建立在国内丰富的铁矿资源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和主要出口国之一。巴西钢铁工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大规模国营企业(年产约200万~400万t)和中小规模民间企业(年产约10万~100万t)并存,构成二元结构。第二,大多数钢铁厂分布于内陆高原地区(高度集中于东南部四州)。第三,钢铁产品中半成品(钢坯)数量较多,连铸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59%)。第四,钢铁出口比率高,所产钢铁的近一半供出口。钢铁消费水平在世界前十大钢铁生产国中最低,说明钢铁工业发展潜力很大。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发展已有近40年历史。1978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80年代因国内市场不景气而有所衰退,近年生产开始复苏,1996年产量达181万辆,创历史记录。汽车制造业由外资控制,外资比率在巴西所有产业中最高(达94%)。轿车约占总产量的79%,德国大众公司,美国的福特、通用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这四大公司占巴西轿车产量的95%以上。卡车生产以德国奔驰公司和瑞典的沃尔沃公司为主。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是巴西汽车工业的一大特色,巴西是世界上惟一的以酒精为燃料的轿车生产国。圣保罗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
飞机制造业。巴西飞机制造业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水平居巴西产业界首位。现能生产十几种、50多个型号的军用和民用飞机,班德兰特轻型飞机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巴西航空公司是巴西乃至拉美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该公司独立开发设计的独特机种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公司位于圣保罗东北大约80km处的圣若泽—杜斯坎普斯。
2.农业
巴西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大豆、香蕉、可可的产量和牛的饲养头数居世界第二位;玉米、烟叶、菠萝产量和猪、马、家禽饲养头数居世界第三位;棕榈仁、棉花、水稻的产量也都居世界前列。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豆、烟叶和砂糖的出口国,大豆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3%(1995年)。农产品是巴西重要的创汇产品,1993年农产品出口额达9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面向出口的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可可、柑橘等集中产于巴西高原东南部;大豆及其制品出口已超过咖啡,占巴西农副产品出口总额的1/4,大规模种植于中西部热带稀树草原地带。玉米、稻谷等谷物自给率达88%,玉米是巴西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占谷物总产量的70%),而南里奥格兰德州的稻米产量最多。巴西有着辽阔的畜牧业用地。养牛业在畜牧业中显居首位,其次是养鸡业和养猪业。1995年,牛肉产量为496万t,鸡肉产量达408万t,猪肉产量为160万t。巴西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肉类生产国和第七大出口国。巴西有着巨大的农业生产潜力,土地生产率除商品性热带经济作物较高外,粮食作物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经营形态主要分为两种:大规模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主要从事盈利较高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同时又存在为数众多的传统中小农户,从事粮食作物生产。
3.旅游业
巴西土地广袤,海岸线绵长,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巴西旅游项目众多,如阳光海岸旅游、热带雨林生态旅游、探险旅游、运动性捕鱼旅游、会议旅游和商务旅游。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巴西政府决定把旅游业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措施。除了政府支持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美共同市场的建立,也促进了巴西旅游业的发展。1995年外国游客达185万人次,净收入约18亿美元,游客主要来自拉美、欧洲和美国等。
目前巴西的主要旅游地有:世界著名的狂欢节的举办地里约热内卢,全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南美最大城市圣保罗,拥有雄伟的教堂和古老的建筑并保留历史传统最好的城市萨尔瓦多,规划独特的高原首都巴西利亚以及南方风景秀丽的伊瓜苏瀑布和曾经是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还有北部神秘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和新兴的工业区马瑙斯自由区等。
(四)南北经济地域差异
巴西国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相异,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从北到南、自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文化、经济、社会差异显著,先进与后进、文明与原始、传统与现代共存于广大的领土之中。在巴西的区域差距中,南北差距表现得最为突出(参见图9.4.1)。
图9-4-1 巴西土地利用图
根据陈才主编,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师大出版社,1998年,图8-1、8-2加工编绘
1.北部地区
包括亚马孙、巴拉、阿克里、朗多尼亚、罗赖马等五州及阿马帕地区
,主体属于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42%,而人口不足全国的6%,是巴西地广人稀的地区。这里绝大部分为原始状态的热带森林。17世纪初的采金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天然橡胶的生产曾刺激了北部地区的开发。现在,除马瑙斯自由经济区以外,其余地区经济仍未摆脱高度依赖自然秉赋的状态。热带水果、天然橡胶的采集、采矿业、刀耕火种式的农耕等初级产业构成该区主要的经济活动。
从60年代起,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采取据点开发方式,在15个优先开发地区重点发展采矿业、农牧业及农用工业,兴建亚马逊横断公路等数条大型干线公路,并开辟大型农牧场。但亚马逊地区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威胁着地球生态环境。巴西政府在1990年向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提交的《巴西环境报告》中,表明了改变以往以环境为代价的开发方式,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开发方式的决心。解决亚马孙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是一项艰巨的课题,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财力、科技等方面的广泛援助。